人活着,要不断奋斗,也别太苦了自己(美文)

亲,请关注我,让我们牵起手,一起行走,一起感悟,一起直面人生,一起接近智慧……

人活着,要不断奋斗,也别太苦了自己(美文)


人活着,首先要奋斗。因为只有努力奋斗才能取得成功,才能为社会做贡献,才能挣到钱。

但是,在奋斗的同时,我们也要适度享受,也要对得起自己,别太苦了自己。

所谓适度享受,就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量入为出,适当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当然是适度享受,不可过度,过度了,沉湎于享受,就流于享乐主义了。

比如,工作多年,工资提高了,可以适当吃好一点。家里肉蛋奶不断吧,水果不断吧,精美零食干果不断吧。吃好一点,你会感觉良好的营养使自己精力充沛,也能感受到奋斗的甜头,从而激发自己更努力奋斗。

比如,吸烟有害,咱就不说了,男人们普遍喜欢喝两杯,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酒的档次可以适当提高一点。我自己上世纪九十年代刚上班的时候,喝五块钱一瓶的二锅头,后来喝十几元一瓶的,再后来喝二十、三十元一瓶的,如今,一般不喝低于五十元一瓶的。一分价钱一分货,档次高一点的,喝起来口感就是好。

人活着,要不断奋斗,也别太苦了自己(美文)


比如,经济宽裕一点了,穿得也要好一些。普通人不说大名牌吧,小名牌的衣服可以考虑吧。人是衣裳马是鞍,穿得好一些,自己舒心,别人悦目,也往往能被高看一眼。

比如,住房、汽车、旅游等等方面,如果经济条件允许,适当提高一点档次也都在情理之中。

人不要太敛财,太惜财,太舍不得花钱。这种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浪费是对的,太吝惜了,就是错。

我中学时代有个校友,因为家在深山,家境贫寒,中学时代就非常节俭,很少舍得到学生食堂买一份熟菜,每顿饭几乎都是干馍就咸菜。后来这位校友考上了大专,当了小学教师,经济条件改善了,但还是不能改变过于节俭的习惯,吃饭非常简单,常常凑合,后来早早得了胃病,终生受累。

我一个同学的朋友,也是少年时代家境贫寒,所以养成了过于节俭的习惯,后来读大学,学校给了饮食补贴也不怎么舍得吃饭菜,总考虑要给父母省点钱,后来,这一位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不久就得了胃癌,不到三十岁就英年早逝了。

人活着,要不断奋斗,也别太苦了自己(美文)


我的一个熟人,出生于贫困县,少年时代养成过于节俭的习惯,至今已经是初中高级教师,收入不错,但是花起钱来总是很吝啬,甚至对自己也很吝啬,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不舍得玩乐,喝酒还是习惯喝二十元以下的。许多人都猜测,这一位省吃俭用,应该存了不少钱,但是他的生活水平一直几乎没有提高。忽然有一天,这一位得了肝病,不到一年就壮年早逝了,享年不足六十岁。我们都感叹,这位好人,有点亏是不是?

我也是出身贫寒之人,从来不赞同享乐主义(当然咱也享乐挥霍不起),但是能随着生活的变化逐渐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不能太对不起自己是不是?

人活着,要不断奋斗,也别太苦了自己(美文)


我曾经看到一则新闻,说一个捡破烂的老人,捡破烂挣来的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连续几十年资助了几十位贫困大学生。首先我肯定这位老人非常非常了不起,非常非常高尚,但是,说实话这样的境界我达不到,我也不会倡导别人比如别的捡破烂老人也这样做。因为我觉得,这样的事情违背常情常理,那位捡破烂老人太苦了自己了。

人活着,首先要有奋斗的情怀,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其次,在自己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一定不要过于保守,过于节俭,要不断适度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适度的享受,会让一个人直接感受奋斗的效果,从而激发自己更强大的奋斗动力。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适度的享受,也是对社会贡献,所谓拉动内需是也。否则,人民币到你手里,都变成死水一潭,难以流动,也是一个错误哦!呵呵呵。


人活着,要不断奋斗,也别太苦了自己(美文)


谢谢您的欣赏!欢迎再来!

个人创作,侵权必究!

文中图片来源于今日头条免费正版图片。

贺点松,语文高级教师,作家,从事文学创作30余年,已发表文学作品1000余篇,著有小小说、诗集两部,并经营文学、观点类微公号“一个人可能发出的光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