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人物John Martinis突然辭職,谷歌量子計算前途未卜?

距離谷歌在 2019 年 10 月宣佈實現量子優越性已過半年,谷歌量子實驗室團隊今天卻被曝光重大人事動盪。

根據 WIRED 報道,谷歌量子人工智能實驗室(Google quantum A.I. Lab)關鍵人物 John Martinis 辭職。

WIRED 稱,Martinis 表示,在幾個月前,該團隊首次驗證其量子優越性實驗後不久,他就被從領導職位調任為顧問職位。馬蒂尼斯對 WIRED 表示,這一變化導致了他與谷歌量子項目的長期負責人 Hartmut Neven 的分歧。

關鍵人物John Martinis突然辭職,谷歌量子計算前途未卜?

谷歌量子計算硬件負責人,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教授 John Martinis

Martinis 本月初從 Google 辭職。Martinis 補充說:“由於我的職業目標是構建出量子計算機,所以我認為辭職是對每個人的最佳選擇。”

根據 WIRED,谷歌發言人並未對此事回應異議,並表示公司對 Martinis 的貢獻表示感謝,而 Neven 會繼續領導該公司的量子項目。

關鍵人物John Martinis突然辭職,谷歌量子計算前途未卜?

來源:WIRED

母公司 Alphabet 在其 X Labs 研究部門設有第二個規模較小的量子計算小組。在領導谷歌量子人工智能實驗室期間,Martinis 的另一個身份是 UC Santa Barbara 的物理學教授,因此他也還將繼續從事量子計算工作。

谷歌早在 2006 年就搭建了其量子 AI 團隊,由此開啟了其在量子計算機領域的探索。

到 Martinis 的加入後,谷歌自有的量子硬件才開始了明顯起步。2014 年,Martinis 受邀加入谷歌團隊,成為谷歌的量子計算硬件首席科學家,負責領導量子計算機的硬件及芯片研究,開始構建量子計算機。兩年後,Sergio Boixo 等人的論文發表,谷歌開始將工作重點放在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上。

特別是 2019 年轟動世界的量子計算芯片 Sycamore 的出現,正是誕生在 Martinis 的位於 UC Santa Barbara 的實驗室中。

Sycamore 是一款全新的 54 量子比特處理器,根據團隊發表在 Nature 的論文“Quantum supremacy using a programmable superconducting processor”,Sycamore 處理器將有能力在 200 秒之內完成目標計算,而這樣的計算效果相當於當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上持續計算 1 萬年。由此,谷歌宣佈實現量子優越性,即證明量子計算在某些問題上的處理能力超過經典計算機。

當時,谷歌 CEO Sundar Pichai 在接受《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採訪時表示:“此次事件就像萊特兄弟發明飛機一樣。雖然飛機第一次試飛只飛了 12 秒鐘,看起來沒有實際用處,但它證明了飛機飛行的可能性。”

儘管這一成績在當時受到了部分來自競爭對手 IBM 的質疑,但 Pichai 表示,這一里程碑肯定了他的信念,即量子計算機有一天可能會解決諸如氣候變化之類的問題。

關鍵人物John Martinis突然辭職,谷歌量子計算前途未卜?

谷歌的 Sycamore 量子芯片(來源:谷歌)

需要指出,證明了量子優越性離實用化的量子計算機誕生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而芯片和軟件,正是實用化量子計算機最重要的兩個技術挑戰,目前量子計算領域的競爭主要集中在量子芯片上,對於構建實用化的量子計算機,Martinis 曾表示:“我覺得我們掌握瞭如何擴展到數百甚至數千個量子比特的方法。”

NewScientist 曾發表倫敦自由作家 Douglas Heaven 的一篇文章分析,"谷歌以放棄自己不感興趣的項目而聞名。通往可行的量子計算機的道路是漫長的,但我們必須堅持下去。"

Martinis 的離開,會在多大程度影響谷歌的量子計算硬件開發仍待觀察,但相信 Martinis 仍會在該領域做出貢獻。

事實上,早從上世紀 80 年代開始,Martinis 本人就一直在從事量子相關研究。例如在 2010 年,他和同事觀測到的 “量子鼓” 現象被 Science 評為當年的最重大科學突破,2015 年,他還帶領團隊研製出首個能檢測並糾正其自身錯誤的量子裝置。

離開谷歌之後,不知這位大神是否還會加入到其他有志於發展量子計算硬件的巨頭或創企,或者是全身心地留在學術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