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这位天文家,却还有着“大禹”般的功绩

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1977年3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也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望远镜命名为“郭守敬天文望远镜”。

郭守敬,这位以“元代天文学家”而为人们所熟知的官员,曾制定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授时历》,还发明了“简仪”等多种天文仪器。

元代的这位天文家,却还有着“大禹”般的功绩

图为 简仪

就是这位天文学家,也在“治水患,修水道”上有着令人瞩目的功绩。

事实上,郭守敬成年不久后便已经展现出了治水才能。

年轻的郭守敬受命来安抚邢台一带地方的脱兀脱和刘肃等,发起了整治开挖水流河道的工作,郭守敬根据家传学问,再加上认真的调查勘测,很快就弄清了因战乱而破坏了的河道系统。同时还在郭守敬的指点之下一举挖出已被埋没了近三十年的石桥遗物。这项工程受到了时人的传颂,著名文学家元好问曾专门为此写了一篇《邢州新石桥记》,文中的郭生指的就是年轻的郭守敬。

元代的这位天文家,却还有着“大禹”般的功绩

图为元好问

最值得称道的还是郭守敬“西夏治水”的故事。

西夏与蒙古多年征战,国内萧条,水利设施遭到破坏。1264年,郭守敬随当时的中书左丞巡视西夏时,负责当地的治水工作。他仅仅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修复了长达四百余里的唐来渠和长达二百五十余里的汉延渠以及正渠十余条、大小支渠六十八条,同时更立闸坝,以有效控制进渠水量,圆满完成了疏浚修复河渠的任务。西夏人民为了感谢郭守敬,在渠旁建了郭氏生祠。(生祠: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加以奉祀。)

修好了水渠,治水负责人郭守敬还亲自检验了成果。

至元二年(1265年),郭守敬自西夏返回中都途中,特地乘舟顺河而下,经四昼夜至东胜(今内蒙古托克托),以自己亲身试航成功证明了此段黄河可以漕运。

元代的这位天文家,却还有着“大禹”般的功绩

图为 郭守敬西夏治水 连环画

大德二年(1298年),元成宗召郭守敬商议修建一条用来宣泄山洪的渠道的事。郭守敬根据地势和历年山洪资料,指出这条宣泄山洪的渠道要宽到五十步至七十步(约80-115米)。但办事的人认为郭守敬太夸大事实了,就自作主张,把他定的宽度缩减了三分之一。谁知次年山洪暴发时,果然因渠道太窄,泛滥成灾,还险些冲及成宗的行帐。成宗在避水时叹道:“郭太史真是神人呐,可惜没有听他的话!”

元代的这位天文家,却还有着“大禹”般的功绩

图为郭守敬像

郭守敬继承了家学,在天文方面有着突破性的进展,但在治理水患这方面也堪称“元代大禹”,无怪乎许衡称他为“天佑我元,似此人世岂易得”了!

元代的这位天文家,却还有着“大禹”般的功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