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29歲前為什麼叫朱說?他的成才之路有哪些經歷?

近日,古裝電視劇《清平樂》熱播讓許多觀眾對宋朝歷史人物產生了濃厚興趣,今天我們就藉著《清平樂》這個話題來聊聊劇中出現的一位重要人物——范仲淹。當然,作為一個歷史自媒體,我們的話題肯定不會是討論電視劇情,而是來與大家說說歷史上的范仲淹有哪些不為人知的軼事典故。

范仲淹29歲前為什麼叫朱說?他的成才之路有哪些經歷?

范仲淹是宋朝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提倡“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被仁人志士奉為典範,對宋朝乃至後世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不過,許多人可能並不知道的是,范仲淹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朱說(讀音同“悅”),而且在他29歲前,世上並無范仲淹而只有朱說,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范仲淹的先祖是唐朝宰相範履冰,他的曾祖父、祖父於五代十國時期在吳越政權當官。宋朝統一天下後,他的父親範墉任武寧軍節度掌書記。按理說,范家世代為官,家底應該很不錯。可不幸的是,範墉英年早逝,范仲淹的母親謝氏是範墉的妾。因此在範墉去世後,謝氏很快就被大娘子陳氏掃地出門。謝氏孤苦無依,只好帶著年僅二歲的范仲淹改嫁給山東長山縣的富戶朱文翰。范仲淹也因此改隨繼父的姓氏,取名朱說。

范仲淹29歲前為什麼叫朱說?他的成才之路有哪些經歷?

雖然朱說只是個繼子,但他在朱家的日子過得並不委屈。他從小喜歡讀書,家裡也給他提供了讀書的條件。為了不受其他富家子弟影響,朱說選擇了主動上山去醴泉寺裡寄宿,與僧人們過著同樣清苦的生活。在這種不受外界干擾的環境下,朱說一心苦讀經史典籍,學業上取得了長足進步。

一個偶然的機會,朱說突然得知了自己的身世,這對從小就很好強的朱說而言無疑是晴天霹靂。於是他作出了一個影響一生的決定:離開朱家,靠自己努力來實現人生的理想和抱負。

范仲淹29歲前為什麼叫朱說?他的成才之路有哪些經歷?

朱說出生在了一個好時代,宋朝極為重視文人,朝廷為了選拔人才,在全國設立了四大書院,專供各地學子們讀書。朱說離家出走後來到了位於宋朝南京(今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求學。當時應天書院不僅收藏著數千卷經史典籍,而且還雲集了大量名師。更重要的是,在這裡讀書完全免費,這對朱說至關重要。雖然朱家頗有財資,但朱說離家的時候立志要靠自己白手起家,所以手頭並不寬裕。

為了節省開支,朱說每天都只吃一盆粥。他將煮好的粥放著等隔夜粥凝固後,用小刀將其劃成四塊,每日早晚各吃兩塊,再切一些醃菜佐食,這便是他求學期間的主食。當時一位官二代同學看朱說學習如此用功,生活又如此清苦,覺得心中不忍。為了不傷朱說的面子,他偷偷將一些好吃的放到朱說房裡,想給他改善伙食。可是幾天後這位官二代過來一看,食物竟還原封不動擺在那裡。官二代感到不解,於是便問朱說為什麼不吃,朱說誠心謝過了同學的好意後對他說自己已習慣清苦,一旦享用了美食就怕以後難以堅持原來的生活。官二代聽後只好作罷。

范仲淹29歲前為什麼叫朱說?他的成才之路有哪些經歷?

為了能夠金榜題名,朱說幾乎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學習上面。一日,宋真宗到亳州朝拜太清宮,順道路過應天書院。書院的師生們爭相跑出去想一睹皇帝的龍顏,可朱說卻不為所動。一位同學以為他不知情,於是叫他趕緊起身,再不出去皇帝的龍輦就要走過去了。朱說只回了一句:“將來再見也不遲。”然後就繼續看書了。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27歲的朱說金榜題名,考中進士,被朝廷任命為廣德軍司理參軍,官居九品。自此,朱說終於正式踏上了仕途。兩年後,朱說升任文林郎、任集慶軍節度推官。直到此時,他才決定恢復自己的姓氏,更名為范仲淹。

參考文獻:《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