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奇的《人》:那本曾和我一起飄在異鄉的書,及其作者二三事

01

那年,我飄在離家約三百公里的地方,閒暇時常常無所事事,無聊至極。一天傍晚,毫無目的地散步至一條偏僻的小街。沒想到,街邊一箇舊書攤引起了我的注意,於是,駐足翻閱起來。

我無意間看到了一本破爛不堪的書,它就是《人》。它封面的上下角都已經不見了蹤影,尤其是上角是完全沒有的狀態。封面已然成了那個樣子,書頁的情形可想而知,前幾頁可謂是慘不忍睹。

之所以注意到它,可能是它封面上那個很大的"人"字,使得它在書堆中顯得別具一格,總之,當時沒有了想翻看其它書的心思,而是專心致志地閱讀起它來。讀了幾頁後,感覺它的文字細膩,敘事流暢,與平日裡讀到的傳記類的書大不相同,而內容也是十分吸引我的那種。

02

付了錢後帶著它回到住的地方,看著它那非常不堪的樣子,惻隱之心立刻氾濫。隨即翻遍住處,找來房間裡顏色最深又帶有花紋的一塊灰色包裝紙,用膠帶將它的封面修補整齊。

法拉奇的《人》:那本曾和我一起飄在異鄉的書,及其作者二三事

封面修補後

而後,又把一頁頁折起的紙角逐個打開捋平,使整個書舒展起來,直到自己滿意。彼時,似乎有點強迫症的感覺。

在修補整理過程中,我想,這本書之前一定經歷過與其它書不一樣的磨難,一定不受很多人的待見。不然,它絕不會是那個樣子。

幾年後,我帶著它回到了家鄉,將它置於我的書房,即便是後來搬家,我也不曾將它丟棄。

03

這本出版於1979年的書,在出版初期轟動了意大利新聞界和文藝界,併成為後來幾年意大利最暢銷的書。該書的發行量在兩年中達到一百五十多萬冊,在當時人口遠遠不到六千萬的意大利極為罕見。

法拉奇的《人》:那本曾和我一起飄在異鄉的書,及其作者二三事

該書明顯具有個人特色,與其它傳記類書籍的語言風格和敘事方式似有不同,這也許和作者是新聞記者的職業特點有關;也許僅僅是作者所具有的與眾不同的寫作特質,與她的職業毫無關係;也許只是我個人的一種感受,別的讀者可能並沒有得出與我相同的結論。

當然,也有可能與譯者的視角和文字功力有關,但這只是我個人的推斷而已,沒有更多相關信息支撐。

04

買下這本書時,我並沒有注意書的作者是誰,當然也不知道奧里亞娜·法拉奇是怎樣的人。後來看到書最後的《譯後記》,才從譯者郭毅的隻字片語中知道作者是一名著名的新聞記者和作家。再後來,通過查找資料,對作者法拉奇的傳奇人生便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法拉奇的《人》:那本曾和我一起飄在異鄉的書,及其作者二三事

奧里亞娜·法拉奇

生於佛羅倫薩的法拉奇,在21歲的時候成為某報的駐外記者,並在1967年出任某週刊戰地記者,多次參與採訪發生在世界上的局部戰爭。

法拉奇生前採訪過眾多的政治家和國際名人,並以撰寫政治人物訪問傳記聞名於世。她那頗為傳奇的人生,實事求是的說,與她各種各樣的採訪經歷密不可分。

05

法拉奇對鄧小平兩次共4個多小時的採訪發生在1980年8月下旬。

採訪中,法拉奇不會因為某個時候沒有完全聽懂而停下來,她會將採訪繼續下去,然後請現場翻譯對她做的採訪記錄進行整理。她這樣做不為別的,就是為了節省時間,以便能更多地瞭解採訪對象。

法拉奇的《人》:那本曾和我一起飄在異鄉的書,及其作者二三事

法拉奇採訪鄧小平

據參與採訪的翻譯施燕華回憶,以採訪時問題尖銳著稱的法拉奇曾對她說:

"鄧小平是個偉人。他對一切問題了如指掌,每個問題都回答得很精彩。他像我的父親,我問什麼問題他都能容忍。他還如此幽默,使人感到親切。我喜歡他的風格。"

幾天後,西方各大報紙對法拉奇採訪鄧小平的全文進行了連載,並立刻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兩年後的1982年,法拉奇的《人》由新華出版社在國內出版發行。而現在,此書在豆瓣評分上得到的是超高分9.0分。

2006年,奧里亞娜·法拉奇在佛羅倫薩黯然離世。那一年,距我從那個小城市的書攤上買到這本書剛剛過去四年。

--------END--------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