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講一個好故事?

如何講一個好故事?

毫無疑問,史蒂夫·喬布斯是當代最偉大的講故事的人之一。

提起喬布斯,你腦海中會浮現出什麼?

公眾場合經典的黑T恤搭配牛仔褲,大熒屏下面的侃侃而談,不費吹灰之力就把你帶入了他的故事中?

他的每場演講,都堪比一場無與倫比的舞臺劇,包含了一系列的起承轉合:基本設置和驚喜,英雄和惡棍。每次看完新品發佈會,都會特別燃,情緒一下子被帶動起來,一下子變得與眾不同,think different,夢想著改變世界。

小時候,我們都喜歡聽爺爺奶奶講故事,不管講的如何,故事本身是吸引人的。長大後,我們也還是喜歡聽故事,尤其喜歡聽不同尋常的故事,看故事書。再大一點後,初為人父母,我們開始給下一代講故事,讀繪本。故事好似一直活在我們的生活中,與我們的命運息息相關,傳承了一代又一代。

故事有一種魅力,源遠流長,歷久彌香。

故事為何會有這樣的影響力,如何才能修煉出講個好故事的能力?

如何講一個好故事?

最近在看的一本書,叫做《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作者是日本的高杉尚孝,全球戰略顧問,日本高杉尚孝事務所代表,筑波大學研究所客座教授。曾任職於麥肯錫、美孚、摩根大通等世界一流企業,協助美日跨國企業與金融機構擬定經營策略及併購計劃,並在美商諮詢顧問公司擔任常務董事,從事全球人力資源開發業務。目前在邏輯思考、商務寫作與交涉等領域從事企業研習、培訓與寫作工作。

對於如何講一個好故事,作者在這本書裡面給出了答案,從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出發;以此為基礎,利用SCQOR講述有說服力的故事;進而整理成簡報等報告性信息。可以說是一環扣一環,層層遞進。下面讓我們走進這本書,學習一下講故事的方法。

一、解決問題的步驟

如何講一個好故事?

工作生活中,常常面臨著各種問題,這時候,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成了至關重要的一步了。解決問題也是有方法的。

在作者看來,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為:

(1)發現問題

(2)設定具體的課題

(3)列舉並檢測此課題的各式替代方案

(4)評價各種替代方案

(5)實施解決策略

作者總結出了三種類型的問題:恢復原狀型、預防隱患型、追求理想型。恢復原狀型問題的狀況是:當前不良狀況非常明顯,所以解決之道是恢復原狀。預防隱患型問題的狀況是:現在沒有大礙,但未來將產生不良狀態。解決之道是預防不良狀態的產生,維持現狀。追求理想型問題的狀況是:當前並無大礙,即使放置不管,也不會產生不良狀態,但是期望現狀能夠往更好的方向發展。解決之道就是實現理想。

縱觀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外乎是作者所述這三種中的其中一種或者多種,可見作者作為一流的戰略顧問,在邏輯性及思考問題的全面性方面所做的考慮之深。在瞭解了問題的本質之後,可以把問題歸類,然後頭腦風暴出可能的解決方案,頭腦風暴在很多公司都有提倡,是一種短時間內得到超多方案的方法。在綜合權衡各種方案的利弊之後,可以選出符合現狀可實施的幾種方案,這些方案可以作為重點實施對象。這就為解決問題提供了幾種方案。

二、利用SCQOR講故事

如何講一個好故事?

講故事和解決問題有什麼關係呢?這兩個概念好像是兩碼事,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去,為何會將他們聯繫在一起呢?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先來看看講故事的方法,稱之為SCQOR法。

所謂的SCQOR是指設定狀況(Situation)、發現問題(Complication)、設定課題(Question)、克服障礙(Obstacle)、解決收尾(Resolution)各個項目第一個字母的縮寫。故事的展開與解決問題的架構有一定的關聯性,設定狀況、發現問題是發現問題的一部分,克服障礙又對應瞭解決問題步驟中的選出替代方案、評估替代方案和實行解決策略,同時解決收尾也對應了實行解決策略。將故事展開的架構和解決問題的架構一起合併使用,會產生非常好的效果。

亞利桑那大學的朱迪·伯貢博士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期望違背理論”。

我們總是對別人的行為有某種期望。如果一個人偏離了這種期望,就產生了“期望違背”。違背期望是一種“高級的”溝通策略。這種技巧能夠增強故事的“吸引力、可信度和說服力”。

一個故事要想吸引人,必須要有轉折的部分,這個轉折就是意外,就是出現問題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主人公需要嘗試一定的方法,不管是循規蹈矩努力達成還是意料之外地達成,最後總會解決問題,有一個或喜或悲的結局。

人的注意力以15分鐘為週期,15分鐘,45分鐘,最多90分鐘。所以在電影裡,通常的設定是一段平淡的劇情不能時間太久,最多15分鐘需要有一點小轉折出現,隨時抓取觀眾的注意力。在講故事的時候,也要注意這一點,在觀眾進入我們設定的故事情緒中後,要把握好進度,設定好發生轉折的時間,這樣,所講的故事才是吸引人的,也才能稱之為一個好故事。

三、將故事整理成簡報

如何講一個好故事?

在有些情況下,不能直接講故事,但可以把故事的思路以文字報告的形式呈現出來,那樣也能起到“講故事”的效果。比如說在公司做簡報、ppt、寫文案等。

作者以一個故事為例,在完整地講述完一個故事後,以簡報的形式來呈現這個故事。具體說來,在摘要部分先“一口氣”講完整個故事;在關鍵信息頁面,逐條列出整個內容;以次要信息支持關鍵信息;最後以摘要頁面結尾。這裡面會有幾處重複的地方,一個是關鍵信息與摘要部分的重複,這是為了換個視角讓接收者有機會再度理解整體的內容;另一個是結尾部分,是為了幫助大家整理簡報的內容,起到再次確認想傳達的事物的作用。

從解決問題的步驟出發,引出了講故事的方法,繼而將故事思維應用到工作中,整理成文字報告。可以說,作者從工作中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講故事的套路,這一套路以解決問題為基礎,融合了一般講故事的思路,可應用於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了這個套路,不管是商業報告、小說、演講,還是生活中說服他人,賣產品,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當今社會,會講故事的人才有影響力,會講故事的公司才有前途。

蘋果曾經拍過一支廣告“不同凡想”。短短一分鐘的廣告裡,拼貼了十幾位各領域的天才:愛因斯坦、馬丁路德金、愛迪生、拳王阿里、甘地、畢加索……

如何講一個好故事?

隨著一個又一個天才的影像出現,背後有個聲音娓娓道來,那是喬布斯的聲音:

他們特立獨行,他們桀驁不訓,他們惹是生非,他們格格不入,他們不人云亦云,他們不默守成規,他們也不安於現狀。你可以稱讚他們,引用他們,反對他們,質疑他們,頌揚或是詆譭他們,但唯獨不能漠視他們。因為他們改變事物……

在這短短的一分鐘內,融入了蘋果全部的認知價值,幾乎不花一毛錢的廣告裡,不只被重新擦亮,簡直是鍍了一層金,成了神一樣強大的品牌。

每一個振奮人心的演講,每一次激動人心的市場營銷,每一個與眾不同的廣告文案,哪一個不是講了個好故事,贏得了人心才贏得了市場?

笨拙的人講道理,而聰明的人,會說故事。你想成為哪種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