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施的苦惱,擁有大葫蘆和大樹,卻不能在無何有之鄉逍遙自在

近日讀《莊子》,逍遙遊篇裡,惠施跟他的好朋友莊子說了他的兩個苦惱。


惠施的苦惱,擁有大葫蘆和大樹,卻不能在無何有之鄉逍遙自在


一個是:魏王送給了惠施一棵大葫蘆種子,惠施就把它種了出來,但是這個種子結出來的果實實在是太大了,有五石那麼大。(石,古代計量單位,一石=100升。)用來裝水呢,它的堅固度又不能承受,割開了當瓢吧,這個瓢大得不能裝東西。太大了,沒有什麼用,我就把它打碎了。

另一個是:惠施有一棵大樹,叫做樗,這種樹的樹幹臃腫而不合於繩墨,它的小枝彎曲而不合於規矩,長在路上,木匠也不看它。實在是大而無用呀。


惠施的苦惱,擁有大葫蘆和大樹,卻不能在無何有之鄉逍遙自在


惠施將他的兩個大而無用的苦惱跟莊子訴苦,莊子感慨到:先生,您真是不善於使用大的物體呀!既然這個大葫蘆能容納五石的東西,你何不將它做成舟,系在腰間遨遊於江湖呢?反而擔心它太大而無用。那棵大樹,為何不將它種在廣袤的野外,然後任意徘徊於樹旁,悠然自得地躺在樹下呢?(估計莊子就差說大樹底下好乘涼了。)這樣這棵大樹就不怕被砍伐而夭折,不怕受到侵害,雖然沒什麼用,但是也不會受到傷害呀。先生,你苦惱什麼呢?


惠施的苦惱,擁有大葫蘆和大樹,卻不能在無何有之鄉逍遙自在

銀杏樹 楓葉


瞧,惠施心中的苦惱,一個大葫蘆,一棵大樹,在充滿智慧的莊子這裡,順其自然,再大的物品也有自己的用途。


不由得想起來,小時候讀書,我們總是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同學之間相互調侃,我們學生就是一張白紙,什麼樣的老師能教出什麼樣的學生,看老師怎麼教。其實,換位思考一下,老師就像惠施的大葫蘆和大樹一樣,我們怎麼向莊子學習呢?


小時候生活的農村裡流行一個關於讀書的例子。

家裡大人教育孩子們讀書,在紙上寫個橫,問:這是啥?

孩子們答:一。

大人又用腳在地上的土裡劃了一腳痕跡,問:這個呢?

孩子們左看右看不敢說話,有一個說了句:壯!(方言,意為粗)。

大人一副恨鐵不成鋼:寫小一些是一,寫大一些就不是一了?

孩子們很是苦惱,大人估計也不輕鬆。


小與大的分別,苦惱與逍遙,拆掉了思維裡的牆,在無何有之鄉逍遙自在。換一個地方,葫蘆還是那個葫蘆,樹還是那棵樹,用途卻不一樣,不再苦惱,樂得逍遙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