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溫州將培育30個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示範項目

今年溫州將培育30個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示範項目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以智能化引領溫州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記者從日前召開的2020年全市第一場智能化技術改造(永嘉)現場推進會上獲悉,今年溫州將全力培育30個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示範項目,著力打造“未來工廠”的溫州樣板、叫響智能製造的溫州品牌。

“未來工廠”長什麼樣子?在永嘉泵閥企業裡我們一窺究竟。觀摩團走進伯特利科技有限公司、球豹閥門有限公司、凱泉集團以及溫州系統流程裝備科學研究院等。在伯特利生產車間,可見一個工位配備一臺“平板”,員工上崗時通過刷卡領到自己當天的任務,這些因人而異的任務都是由系統綜合訂單交期、工人工時、設備情況等精密計算後派發的“作業”,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訂單交付的及時性。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化技改的基礎上,通過創新研發等技術手段,近年來,伯特利的國際分工參與度和行業話語權大大提高,今年一季度,疫情壓力下,伯特利海外銷售收入逆勢上揚,同比增長26%,令人刮目。

同樣的,凱泉集團以精益生產管理為目標的智能製造變革之路也讓觀摩團連連點贊,上線電泳塗裝流水線,原材料使用率由原先的60%提高到93%,且減少了對環境的汙染;葉輪自動平衡機搭配關節臂機器人一同作業,自動識別零件、抓取零件、自動調取檢測程序等一氣呵成,無人操作但效率更高、準確度更高;調整生產佈局,實現了物流從工廠毛坯入口到成品出口的環形流動,避免物流交叉重複,物料流動時間節約15%……放眼溫州,從泵閥到鞋服到汽摩配、電氣,智能化改造正成為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大引擎。數據統計顯示,去年溫州實施智能化技術改造項目574個、新增機器人應用1974臺、新增上雲企業1.4萬家;全市技改投資增長15.5%,高出全省9.2個百分點;規上工業企業勞動生產率提升13.4%,相當於減少用工近10萬人;企業逐漸從“不想改、不敢改、不會改”,轉變為自主、自發開展智能化改造。與此同時,企業也不斷嚐到智能化改造帶來的“甜頭”,以永嘉泵閥行業為例,近三年,泵閥企業共實施技改項目115個,新增上雲企業1050家、機器人應用503臺、數字車間(工廠)18個;相應的,泵閥規上產值年均增長18%、營業收入增長15.1%、利潤增長31%。尤其是疫情的衝擊下,近年來技改投入超500萬元的泵閥企業迅速“重啟”,僅用5天時間就實現90%以上的產能恢復率。

為進一步推動企業駛上智能化改造的快車道。今年初,溫州啟動了“千企智能化改造”行動,全年計劃推進1000個智能化技術改造項目,在實現規上企業技改全覆蓋的基礎上,加快向規下優質企業延伸。全年力爭新增上雲企業1萬家,大力推廣聯網上雲、集成上雲、深度用雲。按照“好中選好、優中選優”的標準,集中優勢資源,全力培育30個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示範項目,打造“未來工廠”的溫州樣板、叫響智能製造的溫州品牌。同時,今年溫州還將力爭技改投資增長11%以上,勞動生產率增速達到10%。

(原標題《今年溫州將培育30個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示範項目》,原作者夏晶瑩,來源:溫州新聞客戶端。編輯 項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