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景點評選·TOP30展示】瀋陽新樂遺址博物館:把瀋陽歷史上溯到7000年前

7000多年前,在瀋陽今天稱之為“新樂”的地方,生活著一個新石器時代人類部落,他們在此勞作、繁衍,這群人被我們稱為“新樂人”。他們熟練掌握製陶工藝,能蒸飯,並有部落圖騰。這一處原始社會母系氏族繁榮時期的村落遺址見證了瀋陽最早的人類活動遺蹟,同時將瀋陽地區有人類活動的歷史上溯到7000年前。

【十大景點評選·TOP30展示】瀋陽新樂遺址博物館:把瀋陽歷史上溯到7000年前

瀋陽市相關文物考古部門自1973年至1993年期間,對新樂遺址進行了5次包括試掘、正式發掘和搶救性清理發掘,在2.25萬平方米的遺址保護區內,發現新樂下層房址遺蹟40多處,共發現可以修復的各種陶器800餘件。新樂遺址不斷給人們以驚喜,迄今已經出土珍貴文物一千多件,是一張漂亮的城市文化名片。2001年瀋陽新樂遺址博物館被評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評為3A級景區,2013晉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十大景點評選·TOP30展示】瀋陽新樂遺址博物館:把瀋陽歷史上溯到7000年前

新樂遺址的發現,填補了遼河流域中下游新石器時代較早文化的空白,並把瀋陽地區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從原來的5000年推溯到7000年前,是東北地區新石器時代極具代表性的一種文化類型,在史學界被定為“新樂文化”,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獨特的文化藝術價值。

【十大景點評選·TOP30展示】瀋陽新樂遺址博物館:把瀋陽歷史上溯到7000年前

瀋陽新樂遺址博物館是以新樂文化內涵為主題的遺址類博物館。博物館成立於1984年,陳列展示面積約2000平方米,展出遺址區域內具有疊壓關係的新樂上層文化、新樂遺址出土偏堡子文化和新樂下層文化。新樂上層文化以磨製石器和鬲、甗等素面陶器主要代表,距今約3,000—4,000年。偏堡子文化為繼新樂下層文化之後的一種新石器時代晚期考古學文化,以磨製石斧、細石器、附加堆紋陶罐、壺、缽為主要代表,距今5000年。新樂下層文化以打製石器、磨製石器、細石器、煤精製品、壓印“之”字紋深腹罐為主要代表,距今約7000年。

新樂上層文化展示的內容由遺址分佈、聚落形態、墓葬習俗、文物薈萃四部分組成,新樂下層文化展示內容由文明伊始、日出而作、漁獵荒澤、圖騰崇拜、文化之謎等單元組成。展陳形式上採用幻影成像、虛擬互動等多媒體影像技術,以及輔助場景展示等多種手段,充分詮釋新樂先民的生產、生活及精神文化生活所創造的偉大成就。

指尖瀋陽、沈報全媒體記者 高放

瀋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瀋陽網)編輯 王沛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