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特等獎作文《蓮實有心》說明,日常點滴,也是創作的絕佳素材

《蓮實有心應不死》獲得第十七屆“葉聖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決賽特等獎,是現場作文。

決賽作文題目:

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周圍的環境:祖國給我們安寧,父母給我們生命,老師給我們知識,同學給我們情誼,朋友給我們幫助……我們安享著和平的陽光雨露,我們習慣了衣食無憂的生活,我們沉醉於春花秋月的美好……然而,有沒有那麼一個時刻,你曾感動於身邊的某個人、事、物,甚至會在心裡想一想,該如何報答他(她、它)?

請以“拿什麼回報你”為題寫一篇文章。也可根據題意自擬標題。

浙江特等獎作文《蓮實有心》說明,日常點滴,也是創作的絕佳素材


蓮實有心應不死

蔣處寧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中學高三

浙江特等獎作文《蓮實有心》說明,日常點滴,也是創作的絕佳素材


那是秋天,我出生的季節。回到老家,奶奶為我煮了長壽麵,而爺爺捧出了一隻青瓷花盆給我。通透的青綠沉澱了漫長光陰般沉穩莊重,每一絲綠在光下都不是各自張揚,而是和諧地融於瓷的生命。上面種了幾支荷,荷花剛過花期,兩色青綠就這樣自在相守,連風也不曾驚擾了它們。

我捧回家,置於窗下。細長雪白的鬚根悄然生長,誰也不曾知覺,陽光好時偶然被我瞥見,光溶於水中,被瓷溫柔地盛滿,青色在光下竟如湖水有流動之意。荷葉亭亭立著,欣然舒展。我伸手撫過盆上的幾個行字:“又到長空雁過時,雲天字字寫相思,荷花凋盡我來遲。”

那時我還不懂瓷,我只覺得美。而瓷,是我生命中對美的最初印象。

爺爺是瓷匠,幼時我常在瓷窯玩耍,看他幹活。拉胚時爺爺粗糙精瘦且青筋暴起的雙手就如同游魚般靈動迅捷,底盤快速轉著,一手成環狀撫平外壁,另一手攥成拳伸進內壁,一圈圈旋轉中泥坯有了骨骼,有了細長的頸和小巧的口,像一個生命,在母腹裡孕育出了雛形。我看著有趣,嚷著要爺爺讓我試試,他便把我抱到座位下,無奈地看我從一本正經地拉坯變成捏泥人玩兒。

而燒窯的地方我向來避之不及,不大的孔洞裡透出火光,遠遠站著已悶熱難當。形狀不一的瓷器被火鍍上一層紅色,熱氣扭曲了空氣,我站在回憶裡,分不清是真實還是虛幻,若是真實,怎樣解釋這樣清冷的瓷,竟由這般高溫淬鍊而來?

費力拉來了窗子,一陣冷風湧進來,驅散了屋裡暖和慵懶的昏沉。從回憶中醒來,又是冬天了,紛紛揚揚的雪被風吹斜,飄過窗前。爺爺去世也是在冬天,門前的樟樹沒有落葉,在行人頭上織成寬厚深沉的廕庇,彷彿永不消逝。吃年夜飯時爺爺試探著提出要教我做瓷,我以為是玩笑,沒有搭理,爸爸也說:“小女孩子,這粗活怎麼幹得了。”爺爺便不再響了,哪裡想到,幾天後爺爺突然毫無預兆地摔倒在門前石階上,爆竹聲依舊在響,而門口的對聯卻黑白分明。

浙江特等獎作文《蓮實有心》說明,日常點滴,也是創作的絕佳素材


我低頭看那盆花兒,葉子早已枯萎了,蜷縮成一團,只剩殘梗挺立。我捧起它想換水,卻沒拿穩,瓷摔在地上,碎了。我跪在地上撿拾,鋒利的稜劃過掌心,純淨的青染上一抹淡淡的紅,心裡微微割疼。

最後一次送別時,爺爺站在門口,一動不動,很久,直到車開出很遠我回頭他還保持著方才的姿勢。我想他是想說什麼,直到今日我才懂得,只是,再也沒有機會了。爺爺已離去,瓷也成了碎片。對曾長久溫暖過我的愛和生命懵懂時驚鴻般乍現的美,我都無力回報。

春來,山林醞釀著第一聲蟬鳴,荷花在別的盆裡也舒展開了葉子,細小的絨毛在陽光下歷歷可見。我在爺爺墳頭上擺上幾炷香,拜了幾拜。奶奶在外頭招待客人,我溜到裡間,櫃子很久沒被拉開了,吱嘎一響。我挑揀了工具,是記憶裡爺爺鋦瓷用過的。

我把碎片帶了回來,找出邊緣吻合的拼在一起,摁緊了。竟如未破似的,只留一道細細的裂痕,用繩子扎牢了,沿裂痕做上幾個記號。打孔,鋦釘,整平,拋光,補漏,這麼多年,每一個步驟,我都記得。

我抿下唇,靜靜發著呆。平整如新的瓷面,幾道細紋如山路蜿蜒,小巧的鋦釘是悠長山歌中忽而夾雜的牧童村笛,將我帶回小時候,呆呆坐在爺爺旁邊,看他鋦瓷的歲月。

夏夜,餘熱尚未褪盡,而蟬鳴已經奏響。我在窗前寫文,捕捉著偶爾隨風而來的絲絲涼意。手邊純白的荷花齊齊來了,露出嫩黃新鮮的蕊,像粗心的我遺落在小時候的五行詩,在這個夏夜被撿拾起來,依舊保留著純粹天真的美麗。目光織成一張柔軟細膩的網,罩住了整個城市,唯獨漏下了這盆花兒。瓷上裂紋如曲折流淌的河水,我想溯流而上,時間的上游爺爺定在敲著菸斗,衝我回首微笑。

其實不必愧疚,不必惋惜,愛與美不必逝去,也從來不求回報。記得,是我能做的最大的報答。只要我記得,它們就一直停留在記憶裡,不曾離去。

彷彿當年,站在綿延不息的窯火外,熱浪撲面而來。我看著隨風搖曳的花瓣,知道它會年復一年地盛開,而我,會努力記住變換的季節裡它的模樣,這是我對它長久陪伴的所能做的唯一回報。

此刻我和城市一起被罩在了月色裡,瓷盆另一面的幾行字泛著溫柔的光:

“蓮實有心應不死……千春猶待發華滋。”那是亙古不變的美麗。

【點評】

作者在規定時間內很好地完成了一份優秀的答卷。文章以飽含深情、生動流暢的語言,回憶了“我”與青瓷的不解之緣,爺爺對制瓷手藝的執著,進而表現自己對爺爺的懷念以及對傳統手藝的痴迷和傳承。高一作文,有如此手筆,作者未來可期。本文榮獲現場決賽特等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