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醫的收入不高!您覺得原因何在?

中國全科醫學


村醫收入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現在實行的是基本藥物制度,基本藥物以外的藥💊不讓賣,品種太少。

二,基本藥物實行的是零差價銷售,沒有藥品提成,非營利性機構。

三,國家沒有補貼,只有一個月300元的補助。

四,村醫現在大部分工作是公共衛生,而公共衛生補貼太低,有時還拿不到,

五,現在村醫的收入還是靠輸液,而農常住人口太少,大部分在城市打工。

六,村醫乾的是公務員的工作,是農民的身份,沒社保,沒保障,還要承擔巨大的風險。

七,村醫後繼無人,沒有高學歷的生力軍,全是50歲以上的,

一個改了行業的村醫


影視牛哥


村醫的收入不高,村醫顧名思義就不是國家工作人員,從個人身份上講村醫是具有在農村行醫資質的農民,享受農民的宅基地,責任田,農村社保等農業戶口福利,並享受鄉鎮或村委會的生活補貼,補貼的金額不等,一般情況低於村幹部,也肯定是低於鄉鎮專職工作人員。

村醫在沒有病人,沒有防疫任務的時候可以種田,搞家庭副業,村醫在收入上可以多樣化。

村醫收入高低在於醫術,過去人們常說高手在民間,封建社會的村醫國家也不發錢,收入靠自己行醫收入,醫術高的村醫方圓幾十裡村民慕名求醫,個人收入也不菲,有的地方鄉紳富翁也是本村兼職名醫。現在的村醫收入都不高,現代社會人們注重現代醫學,忽略了中醫,村醫也叫中西結合,發展的方向是全科醫生,合格的全科醫生學歷高,在城市也很緊缺,在農村基本上沒有資質合格的全科醫生村醫。

村醫收入不高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新農合”,有了新農合以後,農民住院可以報銷一大部分,大小病都去住院,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診所門可羅雀,醫療體制也減少了村醫收入。


瘦馬180


村醫賣藥收入被切斷

除了基本藥物之外,村醫不能銷售任何其他藥物。藥品種類單一與農民需求多元化之間的矛盾,成為一個突出的政策問題

基藥政策實施後村醫無藥可用

“我最尷尬的是,給村民看了病開了方,卻拿不出藥來。”在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五里鋪村,村醫李有治對記者說,村衛生室只能使用國家基本藥物,村醫陷入“有技無藥”的困境。

這幾年,患糖尿病、高血壓的村民逐漸增多,村衛生室的藥物品種卻很少。除了基本藥物,村醫不能銷售任何其他藥物。藥品種類單一與農民需求多元化之間的矛盾,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

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政策推行後,村醫不再以藥品加成作為收入來源。目前,鄉村醫生的收入主要由財政補助、基本藥物補助、公共服務補助和診療費用構成。

地方政府補償不到位,村醫收入下降

國家衛計委衛生髮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應亞珍到安徽調研時發現,在霍山縣桃園村,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前的村醫月收入為2225元,實行後下降到987元。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吳明說,村醫過去主要靠藥品差價獲得收入,現在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由於地方政府補償不到位,村醫的收入比以前低了不少。

在藥品零差率制度下,鄉村醫生賣藥沒有任何利潤,政府希望通過增加醫療服務收費和財政補償來彌補,但事實並非如此。一方面,村醫提供的醫療服務相當有限;另一方面,財政補償資金到位率不高。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朱恆鵬說,基本藥物制度造成基層醫療機構收入降幅過大,即便在經濟發達、財政實力雄厚的地區也很難彌補到位。

基本藥物制度給鄉村醫患雙方均造成不利影響:對於村醫而言,實際收入銳減,生存狀況惡化;對於患者而言,開藥受到制約,看病很不方便。

都是鄉里鄉親,醫療服務費收不上來

一位村醫向吳明訴苦,政策允許收取醫療服務費,但實際上收不了。因為收費要拿身份證刷卡,很多人看病不帶身份證,所以收不上來。

再說,到村衛生站看病的都是熟人,也不好意思收。與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前比較,村醫們抱怨最多的是收入降了。

應亞珍指出,鄉村醫生是我國農村醫療體系的“基石”,是國家醫療預防保障體系的“神經末梢”。村醫收入下降,很大部分是政策因素導致的。政府應為村醫提供一定的收入保障,彌補政策性虧損。

村醫崗位缺少吸引力

村醫後繼無人,根源在於收入太低,不能吸引優質人才進入,導致村醫隊伍難以優化。

今年60歲的章妙花從18歲開始當赤腳醫生,她是浙江省安吉縣山川鄉北弄村人,長期在離家10多里的大里村從醫。

2013年,安吉縣出臺了《年滿70週歲鄉村醫生退出服務站暫行方案》,並在偏遠鄉鎮先行實施。按照工齡每年補助2000元的標準,平穩清退了一批70歲以上鄉村醫生,隨後該退出機制在村級全面推開,目前已有78名年老村醫退出。

章妙花說,有了這個政策,她將來可以領到一筆補償金,這幾十年也算沒有白乾。

村醫青黃不接根源在於收入太低

截至2015年底,全國共有鄉村醫生96.3萬人。但是,不少地區村醫年齡偏大,青黃不接。

應亞珍說,村醫後繼無人,根源在於收入太低,不能吸引優質人才進入,導致村醫隊伍難以優化。

她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

一是落實現有政策。如一般診療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基本藥物補助等,必須按時足額撥付給村醫。

二是完善補償政策,即通過政策傾斜吸引優秀人才去當鄉村醫生,可參照當地鄉鎮衛生院人員收入待遇,核定政府補助水平。

三是建立教育培訓制度。對鄉村醫生,政府應實行免費培訓,不斷提高其技術水平,讓群眾更加信任鄉村醫生。

訂單培養為普遍方式

謝曉鈺2015年從浙江省湖州師範學院醫學院臨床專業畢業,根據之前她與安吉縣山川鄉衛生院簽訂的定向培養協議,她來到船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今年初,她又被調到大里村社區衛生服務站。

為了解決村醫後繼無人的難題,安吉縣定向培養農村社區醫生。經學校正式錄取並簽訂定向就業協議的本科學生,在校期間的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補助費等,由各地結合實際制定培養補助政策。2012年至2015年,安吉縣共定向培養有事業編制身份的大學生村醫120人。

村醫看病收診療費難

村醫收入不能明顯低於改革前的水平,如果政府財政補償不夠,就要利用市場機制,而不是把村醫管死。

村衛生室的醫療服務費被淡化

吳明曾去某地調研,村醫向她反映:看一次病,診療費只有6元,包括村衛生室的耗材、辦公經費、運營成本等,去除成本,最多剩下4元,夏天開個空調就吹沒了。

出診一天,只能掙幾十塊錢。過去村醫不收診療費,主要是從藥品差價中獲利,有的還可以收點滴費、注射費,所以老百姓習慣不交診療費,相當於習慣看病不掛號。如今變為村醫看病先收診療費,老百姓不太適應。

近年來,村衛生室的醫療服務收費不斷被淡化,普遍存在醫療服務不收費的情況。即使收費,或是沒有具體標準,或是收費標準很低。應亞珍建議,應明確村衛生室醫療服務收費標準,以此建立村醫收入與醫療服務量掛鉤的激勵機制。

沒有體現多勞多得,影響村醫積極性

吳明說,有的鄉鎮衛生院將村醫收編,實施鄉村一體化管理,村醫作為鄉鎮衛生院的派出人員。從規範村醫提供服務、改善服務質量來看,還是起到了明顯作用。但在收入分配上,儘管村醫收入穩定了,卻沒有體現多勞多得,影響了村醫的積極性。

比如,過去村醫24小時隨叫隨到,現在工作8小時,晚上村民有什麼問題,部分村醫也不出診,讓他們到鄉鎮衛生院就診。

吳明認為,提高村醫報酬水平,對於穩定村醫隊伍非常重要。村醫收入不能明顯低於改革前的水平,如果政府財政補償不夠,就要利用市場機制,而不是把村醫管死。

應亞珍說,開展家庭簽約服務是提升老百姓獲得感、提高村醫收入的重要舉措。

在政策上,一要明確村醫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必要的激勵約束機制,真正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二要逐步提高家庭簽約服務收費水平,醫保給予一定比例的補償,獲得服務的居民支付一定費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