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半小時漫畫經濟學3 金融危機完結篇》有感

繼續2的節奏開始3的旅程,雖然兩本書都是講金融危機的,但兩者之間的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在金融危機的上篇中更多的金融危機可能是受限於各種資源,比如貨幣不夠、金銀不夠等等,而在通過發現金礦,通過調節貨幣發行量等措施,基本上還是能搞定的。而在金融危機的完結篇中,金融危機可能就變成了數字之間的比拼,比如程序員、數學家的一種理論遊戲,然後帶著所有人一起跳到坑裡。尤其是隨著經濟的發展,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複雜性,不能通過單一的方式來解決,甚至可能一直以來都沒有解決只是緩解,版本變高級了,打怪更難了。

首先開篇講的關於中東石油那點事,畢竟曾經因為這點黑色黃金,不僅僅引起了局部地區的戰爭,也讓整個世界跟著抖三抖顫動不已,如果非要說中東這點石油是蝴蝶效應中的那隻蝴蝶,那也一定是帝王級別大的蝴蝶。在20世紀全球的經濟活動很大程度上依賴石油,不僅作為能源動力的提供方式,而且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很多的物品都可以通過石油來製備,有了石油讓中東那片沙漠上的皇室在全球皇室中十分能博眼球,畢竟土豪金閃閃耀眼,比啥血統高貴傳承百年更加實際的多。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黑不溜秋的石油也招來了太多的禍端,不僅僅是戰爭,這些石油輸出國聯合成立的組織,最開始不賣到最後全球抵制不買,都能左右很多國家的經濟生活。

石油那點事,延續的便是日本消失的二十年。其實一直沒太明白為啥突然日本就經濟倒退了二十年,打了不知道多少強心針直到現在也依然是半死不活的吊著一口仙氣。簡單來說就是一群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合夥,說美元要貶值,其他國家的貨幣要增值,於是日元就開始膨脹的過程,最巔峰時期甚至還買下了帝國大廈這樣地標性建築,日元走強消費能力增強於是各種買買買唄。不過買買買的後果也挺苦的,日元增值的同時也傷害了作為根本的實體經濟的出口,雖然證券市場的虛擬泡沫一浪高過一浪,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終究不能長久。貨幣價值還是需要和國家的經濟體量想配合。

既然講了日本的金融危機,不可避免的將目光轉移到東南亞的金融危機,於是索羅斯就粉墨登場了。跟著日本混的風生水起的亞洲四小龍四小虎,在嚐到了國門開放帶來的甜頭後忘記了全面放開所需要面臨的風險,於是一個人或者一個集團對一個國家的戰爭就這麼上演了,而且最終的結果盡然是一個人割了一個國家的韭菜,好不容易養了幾十年攢下來的一點點家底,被一個外國人用高買低賣的方式就這麼容易的瓦解了,何其脆弱。只能說這種套路,雖然之前一直髮生在證券市場上不同單位之間,但從來沒有發生在一個國家身上,於是出現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自然也給其他國家敲響了警鐘,國家整體金融風險的管控,很複雜,不能簡單的用一個開放就兼容幷包。

亞洲金融危機自然不會錯過香港,一定要提一嘴是書中寫的最有意思的一段就出自這裡,那便是不要輕易招惹毛孩子,因為每個毛孩子背後都是有家長的。索羅斯本來想用同樣的方法割香港的韭菜,畢竟被英國人的金融教育了很多年,香港比其他國家還是多了一些應對的措施。但索羅斯當時攜帶著從其他國家割來的大量韭菜,有足夠的資本作為後盾,香港的美元儲備還真不一定打得過。這時候美元外匯儲備全球第一的政府爸爸發話了,自家孩子還是要護犢子的,不能讓外人給欺負了去。作為浸淫金融市場這麼多年的索羅斯自然就偃旗息鼓,打道回府了。

當然,現在金融危機不可避免要提到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金融體,美國稍微一感冒全球都跟著哆嗦,偏偏美國感冒了好幾次。從黑色星期一這種讓程序員背鍋的股票市場大跌,到兩房直接幹翻了投行、保險、政府多方資金大佬,發生在這裡的金融危機是形態最多也最值得研究的。但經濟學研究起來各說各話,還都能從一定邏輯上自洽,所以如何應對金融危機,對不起,沒有正確答案,且答著吧。至少暫時這份答卷並不完美,因為美國經濟尚未復甦,失業率這種名詞還天天各種被掛在嘴上,可見金融危機這份試卷,難度著實挺大。

全書最後想辦法總結普通人應該如何應對金融危機,一方面信心比金子重要,另一方面不盲從沉住氣。不過筆者最好奇的是,如何能真實評估固定資產的真實價值,否則怎麼知道自己應該沉住氣而不是隨大流呢?

讀《半小時漫畫經濟學3 金融危機完結篇》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