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半小时漫画经济学3 金融危机完结篇》有感

继续2的节奏开始3的旅程,虽然两本书都是讲金融危机的,但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在金融危机的上篇中更多的金融危机可能是受限于各种资源,比如货币不够、金银不够等等,而在通过发现金矿,通过调节货币发行量等措施,基本上还是能搞定的。而在金融危机的完结篇中,金融危机可能就变成了数字之间的比拼,比如程序员、数学家的一种理论游戏,然后带着所有人一起跳到坑里。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复杂性,不能通过单一的方式来解决,甚至可能一直以来都没有解决只是缓解,版本变高级了,打怪更难了。

首先开篇讲的关于中东石油那点事,毕竟曾经因为这点黑色黄金,不仅仅引起了局部地区的战争,也让整个世界跟着抖三抖颤动不已,如果非要说中东这点石油是蝴蝶效应中的那只蝴蝶,那也一定是帝王级别大的蝴蝶。在20世纪全球的经济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石油,不仅作为能源动力的提供方式,而且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很多的物品都可以通过石油来制备,有了石油让中东那片沙漠上的皇室在全球皇室中十分能博眼球,毕竟土豪金闪闪耀眼,比啥血统高贵传承百年更加实际的多。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黑不溜秋的石油也招来了太多的祸端,不仅仅是战争,这些石油输出国联合成立的组织,最开始不卖到最后全球抵制不买,都能左右很多国家的经济生活。

石油那点事,延续的便是日本消失的二十年。其实一直没太明白为啥突然日本就经济倒退了二十年,打了不知道多少强心针直到现在也依然是半死不活的吊着一口仙气。简单来说就是一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合伙,说美元要贬值,其他国家的货币要增值,于是日元就开始膨胀的过程,最巅峰时期甚至还买下了帝国大厦这样地标性建筑,日元走强消费能力增强于是各种买买买呗。不过买买买的后果也挺苦的,日元增值的同时也伤害了作为根本的实体经济的出口,虽然证券市场的虚拟泡沫一浪高过一浪,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终究不能长久。货币价值还是需要和国家的经济体量想配合。

既然讲了日本的金融危机,不可避免的将目光转移到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于是索罗斯就粉墨登场了。跟着日本混的风生水起的亚洲四小龙四小虎,在尝到了国门开放带来的甜头后忘记了全面放开所需要面临的风险,于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集团对一个国家的战争就这么上演了,而且最终的结果尽然是一个人割了一个国家的韭菜,好不容易养了几十年攒下来的一点点家底,被一个外国人用高买低卖的方式就这么容易的瓦解了,何其脆弱。只能说这种套路,虽然之前一直发生在证券市场上不同单位之间,但从来没有发生在一个国家身上,于是出现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自然也给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国家整体金融风险的管控,很复杂,不能简单的用一个开放就兼容并包。

亚洲金融危机自然不会错过香港,一定要提一嘴是书中写的最有意思的一段就出自这里,那便是不要轻易招惹毛孩子,因为每个毛孩子背后都是有家长的。索罗斯本来想用同样的方法割香港的韭菜,毕竟被英国人的金融教育了很多年,香港比其他国家还是多了一些应对的措施。但索罗斯当时携带着从其他国家割来的大量韭菜,有足够的资本作为后盾,香港的美元储备还真不一定打得过。这时候美元外汇储备全球第一的政府爸爸发话了,自家孩子还是要护犊子的,不能让外人给欺负了去。作为浸淫金融市场这么多年的索罗斯自然就偃旗息鼓,打道回府了。

当然,现在金融危机不可避免要提到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体,美国稍微一感冒全球都跟着哆嗦,偏偏美国感冒了好几次。从黑色星期一这种让程序员背锅的股票市场大跌,到两房直接干翻了投行、保险、政府多方资金大佬,发生在这里的金融危机是形态最多也最值得研究的。但经济学研究起来各说各话,还都能从一定逻辑上自洽,所以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对不起,没有正确答案,且答着吧。至少暂时这份答卷并不完美,因为美国经济尚未复苏,失业率这种名词还天天各种被挂在嘴上,可见金融危机这份试卷,难度着实挺大。

全书最后想办法总结普通人应该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一方面信心比金子重要,另一方面不盲从沉住气。不过笔者最好奇的是,如何能真实评估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否则怎么知道自己应该沉住气而不是随大流呢?

读《半小时漫画经济学3 金融危机完结篇》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