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如何從中醫藥角度來進行生活調護

疫情期間,如何從中醫藥角度來進行生活調護
疫情期間,如何從中醫藥角度來進行生活調護

這次新冠病毒的傳染性非常強,基本上可以說是觸之皆病,屬中醫“瘟疫”範疇。早在《黃帝內經》中,提出了“避邪氣”和“強正氣”的疫病預防大綱,並形成了“法於陰陽,合於術數,起居有常,食飲有節,不妄作勞”等疾病防護原則。

下面重點從“強正氣”——保護和提高機體免疫力角度,談談新冠疫情期間的生活防護策略。

1、法於陰陽

就是強調生活要遵從自然界的陰陽變化規律,並與之相適應,這樣人就不容易生病,這也是中醫養護正氣的基本原則。

新冠疫情其間,許多人正常的工作學習生活方式被改變,非常容易造成起居作息規律被打破,從而產生內分泌的紊亂。

結合春季氣候變化,要適度早睡(子時<23點開始>前入睡)、逐漸早起,儘可能避免熬夜、賴床貪睡等不良生活方式;關注天氣變化,根據天氣增減衣物,重視“春捂秋凍”,避免受涼感冒;應多進食熟的、熱的食物,避免貪涼飲冷;初春宜選擇室內鍛鍊,春暖花開後多室外活動,既有助於激發陽氣,提高抗病能力,又能排出體內溼氣,避免受邪

2、合於術數

就是要懂得一些養生保健的方法。在居家隔離期間,人們活動量減少,且容易出現焦躁情緒,這都會或多或少影響到機體的免疫力。中醫傳統養生功法如八段錦、易筋經、五禽戲、太極拳等,特別適合居家室內鍛鍊,持之以恆可以強健體魄。

推拿與針灸是祖國醫學根據中醫經絡理論所形成的綠色診療技術手段,也可以用於日常的自我保健。我們可以通過艾灸“足三里”、“神闕”、“氣海”等穴位,或自我按摩“太陽”、“勞宮”、“湧泉”等穴位,或捶打上下肢及軀幹外側的少陽經,來增進機體免疫力,舒緩心情,調暢氣血。

3、食飲有節

民以食為天,藥食同源是中醫的基本觀點,食療也是中醫增進健康的主要方式之一。《黃帝內經》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平時多喝水,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保證營養豐富,可以充養氣血,有助於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中醫飲食調養的內容很多,包括食物的衛生,合理的搭配,食品的加工烹調,飲食的方式與衛生,飲食禁忌,因時、因地、因人調配飲食,以及藥膳保健等諸多內容。

結合我們當下的時令和這次新冠患者發病後體內多“溼”的特點,我們特別強調飲食平衡,要避免過多攝入過多生冷(水果提倡飯後半小時左右吃)、油膩、酒肉,容易釀生“溼濁”,強調“薄滋味以養血,寡言語以養氣”;多進食綠葉菜以養肝(春氣通於肝),適當進食蘿蔔、山楂、生薑、蓮子等健運脾胃,冬瓜、絲瓜、赤豆、薏米等以除溼。尤其重視三餐規律,避免脾胃受損後,其對水溼的運化功能下降

4、不妄作勞

勞作包括勞力、勞神等。正常勞作是人類生存生活的必要方式,也是保持健康的根本,但過勞與過逸都可能會誘發疾病。在日常工作學習中,一是要學會科學安排勞作的量與度,避免不必要的體力或精神消耗,反之太過安逸也會使氣血運行怠惰、身體素質下降。二是要合理安排作息與生活節奏,做到弛張有度、起居有節,便於機體恢復。

中醫認為,精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有形精微物質,是生命之源,具有促進生長髮育和生殖繁衍、化生血液、抗禦邪氣等多方面的作用,在人體生命活動中居於重要地位。要達到惜精固本之目的,一方面對性慾要有所節制,做到既不禁慾,也不縱慾;另一方面,由於精氣有賴後天水谷的充養,可通過養五臟以不使其過傷,調情志以不使其過極,忌勞傷以不使其過耗,藥食調補以壯其精,來達到養精保精之目的。

5、精神內守

焦慮情緒是人遇到潛在危險或威脅時的正常情緒應答,適度的焦慮可以提高人們的警覺水平,提高人們對環境的適應和應對能力,是一種保護性反應,但如果過度或不恰當,就反而會造成機體功能的紊亂。

疫情期間,許多人會由於居家隔離、交流減少、生活方式改變等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克服過度焦慮的方法,中醫特別強調“精神內守”,保持平和心態。要通過培養興趣、動靜結合、移情易性等手段來調整心情。如果難以平復,可以通過調息鍛鍊來進行干預

讓身體處於任何舒適體位,閉上雙目、調勻呼吸,然後緩慢用鼻吸氣,同時上提胸腔,吸氣至不能再吸時閉氣,肋骨用力,使胸腔擴大,肺部放鬆。堅持一會兒,然後緩慢用口吐氣,至肺中所有氣完全排盡。再緩慢用鼻吸氣,重複上述動作,3~5次為一組,每日2~3次。必要時可以輔以中成藥,如中成藥逍遙丸、加味逍遙丸、白龍解鬱顆粒、疏肝解鬱膠囊等。

6、合理用藥

中藥是祖國醫學診療疾病的最主要手段之一。對於那些免疫力低下人群,或者直接接觸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高危人群如醫護人員,專業中醫師可以在辨證施治基礎上,並結合病邪特點、地域、氣候等因素,開具一些針對性的防疫方藥服用,的確有助於降低感染髮生。

但應該指出的是,對於沒有感染的普通人群,沒有必要亂服社會上所謂的“預防藥”,不要輕易嘗試那些並未證實療效的所謂“神方”、“秘方”,因為“是藥三分毒”,如果服用不當,反而可能會對機體造成傷害。

7、重視個體化

祖國醫學認為,人類本身存在著較大的個體差異,這種差異不僅表現於不同的種族,而且存在於個體之間。不同個體由於年齡、性別、體質、職業、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會存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異,也會影響著是否發病和疾病預後轉歸。

所以,辨證施治、個體化干預是祖國醫學區別於現代醫學的最顯著特徵。在新冠疫情防護其間,大家既要結合上述手段,多法並舉,提高防護水平,更要結合自身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自身的中醫保健方法,而不可人云亦云、盲目仿效,方能有益於健康。

■ 上海醫藥集團特別支持

本文版權屬於上海藥訊,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

疫情期間,如何從中醫藥角度來進行生活調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