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多嬌,豈可信乎?

讀古文,看今朝,大家好我是梧桐聞雨,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古文羅織經中的閱人篇的一句話。

人情多嬌,豈可信乎?

原文

人之情多嬌,世之俗多偽,豈可信乎?

譯文

人們的感情許多是作做出來的,時間的習俗許多是虛假的,怎麼可以相信呢?

釋評

作為酷吏之首和整人專家,來俊臣,萬國俊之輩並非是泛泛之輩,其行為故為人所不恥,但不可否認的是此等小人的簡介和手段實在是有“高明”和“深刻”的地方,這句話切中時弊,一語道破了當時候封建社會官場的人際關係和社會的冷漠,虛假本質,令人深思呀!

對認識社會的本質是十分重要的,他直接決定了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如果對此認識不清或者流於膚淺,便永遠只能歸結到天真,幼稚之列了,其後果必然是處處碰壁和一事無成。

經典故事


漢武帝時代的東方朔,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為一代名家。在他最初的時候為了謀取功名,竟然用來三千枚竹簡上書朝廷,以求重用。漢武帝賞識他的才華,遂招他入朝為官。

東方朔為官之後判若兩人,他再不言國事,確實故意表現出自己的貪婪。皇帝賜宴之後,剩下的肉他總是揣在懷中帶走,賞賜給他的綢緞他都用來娶漂亮女子,並且是一年便休了,把給前妻的東西都要回來,然後再娶一位。

這種做法引來了一片非議,有人指責他所:“先生自命非凡,博古通今,怎會幹出這種為人所不恥的事情來呢?先生如此行事不怕惹來非議,有損名聲,丟掉官位嗎?”

東方朔說呀:“時代不同了,人氣事故確實一樣的,春秋戰國時代群雄逐鹿,人才便顯得十分重要,而如今天下太平政通人和。賢君和庸主都能安如其位,人才的重要性也就差多了。禮賢下士那是君主所變現出來的姿態,我又豈敢當真,更何況嫉妒賢能的人比比皆是,我又怎麼敢表現出自己的才能呢?”

終其一生東方朔雖然官位不高,確實也是風平浪靜,無災無難。其故事也廣為人知。

知識點補充:


  • 來俊臣(651年—697年6月26日) ,雍州萬年(今陝西西安市)人。唐朝武周時期著名酷吏。

無賴出身,善於告密,得到武則天信任,先後任侍御史、御史中丞、太僕卿,組織數百名無賴專事告密,設立推事院,聯合黨羽朱南山等撰寫《羅織經》,製造各種殘酷刑具,大興刑獄,採取刑訊逼供手段,任意捏造罪狀致人死地,大臣和李唐宗室遭到枉殺滅族者達數千家。貪贓枉法,橫行無忌,聯合侯思止、王弘義等援朋結黨。最後,企圖陷害武氏諸王、太平公主、張易之等武則天最親信的人物,誣告皇嗣李旦和廬陵王李顯謀反,遭到衛遂忠告發。

  • 萬國俊

唐洛陽(今屬河南)人,武周酷吏。垂拱時,與來俊臣同撰《羅織經》,專事陷害無辜。從司刑評事升為判官。天授二年(691),攝左臺臨察御史,常與來俊臣共同治獄。長壽二年(693),奉武則天命至廣州,查問流人陰謀叛逆事,他殺三百餘人,以“若不推究,為變不遙”上奏。因得升任朝散大夫、肅政臺侍御史。

  • 東方朔(約前161年—前93年?),字曼倩,西漢平原郡厭次縣人,西漢時期著名文學家。


漢武帝即位,徵四方士人。東方朔上書自薦,詔拜為郎。後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他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談笑取樂,他曾言政治得失,陳農戰強國之計,但當時的皇帝始終把他當俳優看待,不以重用。東方朔一生著述甚豐,有《答客難》、《非有先生論》等名篇。亦有後人假託其名作文。明人張溥匯為《東方太中集》。

結語:俗話說人心隔肚皮,人的心思和想法又豈能是簡簡單單就能揣測出來的呢?在平常的生活中應多看多想,切記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呀!

讀書很重要,自己思考更重要,我們下次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