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多娇,岂可信乎?

读古文,看今朝,大家好我是梧桐闻雨,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古文罗织经中的阅人篇的一句话。

人情多娇,岂可信乎?

原文

人之情多娇,世之俗多伪,岂可信乎?

译文

人们的感情许多是作做出来的,时间的习俗许多是虚假的,怎么可以相信呢?

释评

作为酷吏之首和整人专家,来俊臣,万国俊之辈并非是泛泛之辈,其行为故为人所不耻,但不可否认的是此等小人的简介和手段实在是有“高明”和“深刻”的地方,这句话切中时弊,一语道破了当时候封建社会官场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冷漠,虚假本质,令人深思呀!

对认识社会的本质是十分重要的,他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如果对此认识不清或者流于肤浅,便永远只能归结到天真,幼稚之列了,其后果必然是处处碰壁和一事无成。

经典故事


汉武帝时代的东方朔,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为一代名家。在他最初的时候为了谋取功名,竟然用来三千枚竹简上书朝廷,以求重用。汉武帝赏识他的才华,遂招他入朝为官。

东方朔为官之后判若两人,他再不言国事,确实故意表现出自己的贪婪。皇帝赐宴之后,剩下的肉他总是揣在怀中带走,赏赐给他的绸缎他都用来娶漂亮女子,并且是一年便休了,把给前妻的东西都要回来,然后再娶一位。

这种做法引来了一片非议,有人指责他所:“先生自命非凡,博古通今,怎会干出这种为人所不耻的事情来呢?先生如此行事不怕惹来非议,有损名声,丢掉官位吗?”

东方朔说呀:“时代不同了,人气事故确实一样的,春秋战国时代群雄逐鹿,人才便显得十分重要,而如今天下太平政通人和。贤君和庸主都能安如其位,人才的重要性也就差多了。礼贤下士那是君主所变现出来的姿态,我又岂敢当真,更何况嫉妒贤能的人比比皆是,我又怎么敢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呢?”

终其一生东方朔虽然官位不高,确实也是风平浪静,无灾无难。其故事也广为人知。

知识点补充:


  • 来俊臣(651年—697年6月26日) ,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朝武周时期著名酷吏。

无赖出身,善于告密,得到武则天信任,先后任侍御史、御史中丞、太仆卿,组织数百名无赖专事告密,设立推事院,联合党羽朱南山等撰写《罗织经》,制造各种残酷刑具,大兴刑狱,采取刑讯逼供手段,任意捏造罪状致人死地,大臣和李唐宗室遭到枉杀灭族者达数千家。贪赃枉法,横行无忌,联合侯思止、王弘义等援朋结党。最后,企图陷害武氏诸王、太平公主、张易之等武则天最亲信的人物,诬告皇嗣李旦和庐陵王李显谋反,遭到卫遂忠告发。

  • 万国俊

唐洛阳(今属河南)人,武周酷吏。垂拱时,与来俊臣同撰《罗织经》,专事陷害无辜。从司刑评事升为判官。天授二年(691),摄左台临察御史,常与来俊臣共同治狱。长寿二年(693),奉武则天命至广州,查问流人阴谋叛逆事,他杀三百余人,以“若不推究,为变不遥”上奏。因得升任朝散大夫、肃政台侍御史。

  • 东方朔(约前161年—前93年?),字曼倩,西汉平原郡厌次县人,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


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当时的皇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以重用。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等名篇。亦有后人假托其名作文。明人张溥汇为《东方太中集》。

结语:俗话说人心隔肚皮,人的心思和想法又岂能是简简单单就能揣测出来的呢?在平常的生活中应多看多想,切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呀!

读书很重要,自己思考更重要,我们下次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