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蠟樹的風韻

白蠟樹的風韻

圖文丨李同旭 編輯丨文姐

白蠟樹在渤海灣廣被種植。

我們小區的行道樹幾乎全是白蠟樹,甚至小區內還建有三片白蠟樹林,供人們納涼、散步、遛鳥、健身,或什麼也不做,只在裡面閒逛,只在連椅上閉目養神。只要經過這些地方,我免不了要想,這個小區,要是沒有了這幾片白蠟樹林,看人們怎麼活。

白蠟樹生於北半球的溫帶,地球上有70種,中國有20種。在我們這裡好像只有一種,高高的、大大的、美麗而壯觀的那種。大概這一種最適合這裡的鹽鹼地,在“電線杆子比樹多”“大風一年刮兩次,一次刮半年”的黃河口,這幾年綠樹成林,滿目青翠,風沙頓消,空氣潔淨,就虧了它呀。

春天的白蠟樹,雅緻而迷人,有一種含蓄的美。每到三月底和四月初,雄樹的枝條上,便疏疏朗朗地鼓起一個個黑色的包,它的佈局,它的韻致,像極了國畫大師微醺之後乘興點染的墨梅。而雌樹則在一旁不露聲色地緘默著,不張揚更不風騷,說不清它是欣賞還是陶醉。

每當我出去買菜,或純粹散步,在這“墨梅”的跟前,我總要停下腳步,圍著它轉來轉去,不時地仰起頭,看著這些優雅的枝條在蔚藍的天幕上留下的倩影。

白蠟樹的風韻

我仔細地觀察這些墨色的骨朵,原來是有無數個密密排列的未開的小花凝結而成的。大約一週或十天左右,這個黑骨朵漸漸蓬鬆,顏色也由純黑色變成黑中透綠,接著又變成綠中透黑,並佈滿黃褐色的小點點,等完全鬆散了,那就是花開了。花開不久,便整體離開枝條,一個個嗒然落地,在樹下留下黑綠黑綠的一片。

我不明白,這些雄樹,忙忙地開花幹什麼?為了傳宗接代嗎?它一個果子都沒有結。為了給母樹授粉嗎?母樹並沒有開花。而且夏天母樹開花結籽的時候,公樹嘛事沒有,無事人似的。那它是為了什麼?我明白了,是不是造物特意派它來給人類送美呢?造物知道,經過一冬天乾涸的人心,是需要美來滋潤的啊。

夏天的白蠟樹,沒有什麼奇特之處,碧綠的葉,濃濃的陰,和別的樹一樣。但是秋天就不同了,那漸次變黃的秋葉,在一兩個月的時間裡,把整個小區打扮得輝煌而燦爛。開始是綠中帶黃,接著是黃中泛綠,然後是一樹明黃,最後是一樹杏黃。令人稱妙的是,這些樹由於自身的營養不同、健康狀況不同,它們變黃的早晚就不同。這樣整條馬路,整個小區,淺綠、深綠、墨綠,淺黃、深黃、杏黃,次第展開,滿眼是斑斕,滿眼是美麗。我們把杜牧的詩句改作“霜葉美於二月花”,放在這裡來形容它們, 杜先生應該不會反對的。

白蠟樹的木質堅韌,可做傢俱,亦可作農具,耐水溼而不變形。白蠟杆兒還是練武的理想用材。它的枝條柔韌而堅實,是編筐的最佳選擇。它的皮,稱作“秦皮”,是清熱解毒的良藥。而且它還有驚人的淨化空氣的作用,這對於環境的保護,對於人類的健康,可是至關重要的啊。

以美怡人,以身惠人,這就是白蠟樹。

白蠟樹的風韻

作者簡介:李同旭,退休老頭,曾當過教師,編過刊物,還當過兩年鑽工。愛種菜,愛看書,愛寫作。出版過散文集《籬下走筆》,隨筆集《讀寫漫筆》及指導作文的書《讓快樂與作文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