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藥|爭議不止,諾華開展羥氯喹抗新冠療效驗證

導讀

隨機、雙盲、對照試驗,納入440名患者;多項研究認為藥物使用為時尚早,對療效和副作用都提出警示

解藥|爭議不止,諾華開展羥氯喹抗新冠療效驗證

4月20日,諾華集團旗下藥企山德士發佈公告稱,諾華已獲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開展一項納入440名患者的隨機、雙盲、對照Ⅲ期臨床試驗,以評估羥氯喹對新冠患者的療效。

解藥|爭議不止,諾華開展羥氯喹抗新冠療效驗證

文丨實習記者 王伊文 記者 邸寧

曾被美國總統特朗普推薦使用治療新冠的氯喹和羥氯喹療效爭議之下,藥企開啟大規模臨床驗證。4月20日,諾華集團旗下藥企山德士發佈公告稱,諾華已獲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開展一項納入440名患者的隨機、雙盲、對照Ⅲ期臨床試驗,以評估羥氯喹對新冠患者的療效。

患者將隨機分為3組,第1組接受羥氯喹治療,第2組接受羥氯喹與阿奇黴素聯合治療,第3組接受安慰劑治療。該試驗將在美國超過12個地點展開,接下來幾周將展開患者招募,山德士將負責試驗藥品的提供。

然而,圍繞氯喹和羥氯喹療效的爭議仍在發酵。4月8日,《英國醫學雜誌》發表英國伯明翰大學臨床科學研究所Robin E Ferner等人的評論文章《氯喹和羥氯喹治療新冠病毒感染(Chloroquine and hydroxychloroquine in covid-19)》稱,使用氯喹和羥氯喹還為時過早,且可能致害。

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是驗證藥物療效的金標準,這項由企業牽頭的臨床試驗能否為爭議劃上句號?

氯喹是一個抗瘧疾老藥,羥氯喹與氯喹作用機制相似,但毒性更小,口服形式為硫酸羥氯喹,主要用於治療瘧疾及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老藥新用的嘗試中,氯喹和羥氯喹被認為具備潛力。2月19日,國家衛健委發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首次推薦氯喹用於新冠治療。3月下旬,法國科學家Didier Raoult團隊發佈羥氯喹新冠試驗結果,稱羥氯喹及其與阿奇黴素聯用對新冠患者有顯著療效。

隨後,多國對兩藥物進行推薦。美國總統特朗普先後推薦使用氯喹和羥氯喹治療新冠患者,3月28日,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授予氯喹和羥氯喹緊急使用授權(EUA),允許氯喹和羥氯喹用於新冠患者治療;3月22日,印度醫學研究委員會發布公告,推薦新冠密切接觸者使用羥氯喹進行預防;3月23日,法國政府正式批准醫生為新冠患者開氯喹處方,當天,法國衛生部長奧利維爾·韋蘭(Olivier Véran)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這項決定臨時授權(氯喹治療新冠),使得新冠患者可以從中受益。”

與政府的推崇態度不同,研究界對兩藥物的療效始終存在懷疑。針對前述法國Didier Raoult團隊論文,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Anthony Fauci認為,在沒有進行大量隨機試驗的情況下,不可能很快發現這些藥物是否有效。清華大學藥學院院長丁勝此前向財新記者介紹,該試驗在方案設計、患者入組、檢測方法和數據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漏洞。

上述論文也因嚴謹性不足,後遭撤稿。4月3日,國際抗微生物生物化學協會(ISAC)在其官方網站上發表公開信聲明:由於羥氯喹和阿奇黴素治療新冠肺炎的非隨機臨床試驗結果沒有達到業界共識標準,尤其是缺乏對患者納入標準的更佳解釋和基於患者安全考量的患者分類,故撤回此論文。

隨後的更多研究顯示,氯喹和羥氯喹的抗新冠病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並不如意。前述《英國醫學雜誌》文章指出,氯喹和羥基氯喹都是4-氨基喹啉有機化合物,許多研究表明4-氨基喹啉在體外對多種病毒具有活性,但在細胞培養和動物研究中,4-氨基喹啉的抑制病毒功能卻並不穩定,例如,氯喹能在體外抑制埃博拉病毒複製,但引起豚鼠埃博拉感染迅速惡化。在基孔肯雅病毒感染中,氯喹在實驗室研究具備有效性,但使獼猴的臨床感染過程惡化。

從實驗室研究到臨床試驗的轉化也不如人意。例如,在一項納入37例患者的隨機試驗中,氯喹在某些細胞培養物中抑制了登革熱病毒,但未能縮短病情。

文章還質疑了多項氯喹、羥氯喹的研究結果。3月30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團隊發佈論文。團隊對62例新冠患者進行了兩種不同劑量羥氯喹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31例試驗組患者接受額外5天的羥氯喹(400mg/d)的治療。試驗結果表明,接受高劑量羥氯喹治療可以顯著縮短新冠患者的臨床恢復時間。Robin E Ferner等人則認為,高劑量試驗組患者的體溫和咳嗽改善小。並且,團隊未描述低劑量組的結果,試驗也似乎提前終止。提及Didier Raoult等人的研究,文章認為試驗設計較差,結果不可靠。

另一項研究也提示了氯喹的嚴重副作用。4月11日,一篇由巴西亞馬孫州政府資助的羥氯喹研究論文發表於medRxiv上,通過一項平行、雙盲、隨機的Ⅱb期臨床試驗,該研究評估了兩種不同氯喹劑量對新冠重症患者的安全性和療效。該試驗納入81位患者,一組患者接受每天兩次600mg氯喹治療,共10天或總劑量12g;另一組患者接受450mg氯喹治療,連續5天,僅在第一天每天兩次,或總劑量2.7g。在三天內,研究人員開始注意到服用更高劑量的患者的心律不齊。到治療的第六天,有11名患者死亡,導致該研究的高劑量治療立即終止。

……

(本文來自新聞原創付費閱讀網站“財新網”。如有意閱讀全文,可直接訂閱。謝謝!)

五一”能出遊嗎?中國疾控中心:高危人群不建議出行 [2020-04-23]

“五一”假期將至,公眾能否小範圍出行旅遊?會不會導致聚集性疫情風險增大?在4月23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表示,對於大部分近期沒有病例報告的地區,出去旅行還是比較安全的,但是目前每日仍有新增境外輸入病例或者本土病例的地區,要保持警惕,要意識到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

馮錄召說,對一些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婦等高危人群不建議出行旅遊。

同時,出行人員要注意預防,並提前有所準備。馮錄召建議,就近錯峰出遊,儘量避開熱門景點或者景點的高峰時段,避免在密閉空間內開展一些娛樂項目。如果準備跨地區出遊,應該選擇近期沒有病例報告的地區,並且要提前聯繫景區,瞭解當地防控政策,按要求做好準備,也需要準備一些必要的口罩、手消毒劑物品,以備路上使用。

肺炎日記|4月22日:防疫常態化,將大規模檢測核酸和抗體[2020-04-23]

“抗疫”邁入常態化防控階段,為全面和穩步推進復工復學,大規模核酸和抗體檢測勢在必行。目前,除對重點地區、重點人群主動開展排查檢測外,自願自費預約檢測也在上海、廣東等地開展。隨著越來越多省市高校和初高中學生已經或將要返校,“五一”假期出行潮、旅遊潮又即將來臨,各地常態化防控能力將面臨接連考驗。

4月21日,全國新增確診30例,7例本土,23例由境外輸入;新增無症狀感染者42例,尚在觀察無症狀感染者991例。中國之外,已有212個國家和地區出現感染病例,80個國家累計感染者過千例,美國累計感染超82萬例全球居首。

淮河流域胃腸道癌病死率有所下降,水汙染曾涉癌症高發[2020-04-22]

“研究期間,食管癌和胃癌的年齡標準化死亡率(ASMR)迅速下降,結直腸癌ASMR 表現穩定,55歲及以下結直腸癌患者呈顯著上升趨勢,尤其是生活在沂水河流域的婦女”,在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4月15日到4月21日)期間,中國疾控中心發佈的《2008年到2018年淮河流域常見胃腸道癌症死亡率》中有上述總結。

該項研究由中國疾控中心及其慢性非傳染病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導,發佈在China CDC Weekly網站上。它首次通過對比死亡率來顯示2008年至2018年淮河流域胃腸道癌的時間趨勢、人口分佈和地理分佈,研究未涉及發病情況。死亡率包括粗死亡率(CMR)和年齡標準化死亡率(ASMR),後者即排除人口年齡結構影響後的死亡率,數據來源為中國CDC死亡原因報告系統。

責編|任波

版面|趙今朝 張陽

本文首發於財新網

我們堅持並尊重原創版權,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轉載授權、投稿及爆料請聯絡財新健康管理員

郵箱:[email protected]

恰詢:[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