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嚼書香生活

品嚼書香生活


一杯濃茶香氣嫋嫋,一本《曾國藩傳世經典》放在書案,窗明几淨,書香伴著花香,雅室恬靜溫馨,本是絕佳的讀書時光,而思緒的青鳥卻魂靈出竅,穿透歷史的霧靄,飛回歲月的深處,銜來那些發黃的書頁,令我回首刻骨銘心的讀書生活,品嚼人生四季的讀書滋味,不勝百感交集。


品嚼書香生活


少年時期受到書香的濡潤,是上初中的日子裡。記得一次上農業課,我把從同學手中借來的《烈火金剛》放進書鬥裡偷看,老師發現後提問我解答“什麼是根毛和根毛區”,猛然醒悟站起時書從書鬥裡滑掉地上,老師沒收了書說:“還偷看‘大本頭’書哩!”好在開明的老師並沒有難為我,下課後把書還給了我。為了在規定的時間裡把書還給同學,中午下學回家的5裡山路上,我邊走邊看,如痴如迷,以至右腿碰在一塊石頭上,流血不止……那時候借書讀,猴急火燎,囫圇吞棗,埋進故事情節裡,很少揣摩作家的心思,分析人物的命運,品評書中的思想,回嚼書中的滋味。在好奇和愉悅中生吞活剝了一本本的文學著作,不成想這書香卻在肚裡發酵,竟釀成了一腔熱戀文學的美夢。


品嚼書香生活


“青年之字典無難字,惟知躍進,惟知雄飛。”上高中後,我把讀書摘抄的革命先驅李大釗的名言貼在了書桌上激勵自己。這時期特別感謝教語文的宋老師,他定有一份《光明日報》,手中也有些藏書,星期天他把鑰匙交給我,讓我住在他的屋裡讀報看書,青春的我才第一次看到《唐詩》和《宋詞》。在書香的濡染中學會了抄書和做讀書筆記。高中畢業留校復讀考大學,班主任溫老師同樣把他屋裡的鑰匙交給我,把可憐巴巴的藏書對我開放。高考落榜回鄉後,由於日積月累的讀書滋潤,我的內心堅韌並強大起來,心平氣和麵對名落孫山的打擊和世人的嘲弄,勞動之餘分享書香之樂。至今難忘那段回鄉放牛的讀書時光:牛兒低頭吃草,我揮舞鐮刀割草,鮮草裝滿籮頭後,從布袋裡掏出書本,躺在葳蕤的野草中開始讀書。這時候讀書學會了思考,常常被書中的精髓打動,停下書來像牛一樣反芻。讀書與讀生活結合,讀書裡的人物與現實的人物對比;讀書裡的人物遭際與自己眼前的處境比對,思考中吸收著書香的營養,作家夢愈來愈烈,放下書本掏出筆記本,把感受和感慨一併傾注於筆端,文學的種子從此在我心田裡慢慢發芽了……

書香伴隨我走進了地層深處——迫於生計我下窯當了一名煤礦工人。在無邊暗暮的窩頭內,我體驗著作家孫少山小說《八百米深處》的記述,恐懼的心裡竟升起了幾分的坦然。當酥軟疼痛的身軀爬出窯洞,抬頭看見閃爍的星光時,我的耳畔響起了《鋼鐵怎樣煉成的》中主人公保爾·柯察金說的話:“一個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回到工棚的我會偷偷拿出藏在枕頭下的書本,在一片扯淡笑罵的喧囂中堅持靜靜讀書。不久,我回鄉應考當了一名名師,在一片書聲朗朗中接受著書香的浸潤。此時的讀書開始細嚼慢嚥,寫讀書筆記,做讀書卡片,讀寫結合,小說、散文、詩歌、劇本……什麼都敢些。第一篇見報的文學作品是詩歌《油燈·電燈》,發表在縣文化館辦的《汝水》小報上。惜時如金,勤奮讀書——是這個時段的寫照。從學校到我家是二里多的山路,有一半的頂頭上坡路。下學後我要挑一擔水回家,為了不拋灑路上的時間,我挑水回家時手裡拿著讀書卡片,邊走邊讀背卡片上的內容……


品嚼書香生活


讀書充盈了我青春的人生,鼓滿了奮進的風帆。由於讀書寫作的不斷深入,收穫漸豐,組織部門選調我到鄉政府工作。環境變了,視野開闊了,工作壓力大了,讀書寫作的時間少了,但我每天必須擠出2個小時的讀書時間。一天夜裡鄉政府大院演電影,為了完成當天的讀書任務,我把自己圈在屋裡,同事硬是把我拽出去看了場電影。為了補回耽誤的讀書時間,看罷電影我用冷水洗頭後,堅持讀書2個小時。那時,讀書已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種生活和一種習慣,下鄉、開會、出差隨身帶著書。在鄉政府的3年,工作的間隙裡讀書寫作,怡然自樂。1985年獲得平頂山市總工會職工讀書成才積極分子稱號,1986至1987年二連冠獲得《河南日報》文藝副刊優秀文藝作品獎,1988年被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破格錄用為為國家幹部,並調至汝州市人事部門工作。進入政界後,起初還能剋制自己,在完成繁重的公文撰寫任務之餘,尚能沉浸於書香之中。一日三餐,往返於單位到政府機關食堂的路上,常常手拿讀書卡片,走讀結合。漸漸的抵得不住酒香的誘惑,堅持十多年的讀書生活幾乎中斷。夜裡譴責自己,做樣子讀書一目十行,竟讀不出了滋味。有時為了使用去讀書,心境浮躁,急功近利,再也讀不出當年躺在草叢中讀書的味道。我非聖賢一生讀書修行,和世間讀書俗人沒二一般,寒窗十年尚且靜心讀書,“功名”一就讀書難繼,終日忙碌於官場應酬,遠離書香,沉醉酒香,惜哉,悲乎!


品嚼書香生活


日月穿梭,人近花甲。生活節奏忽然鬆弛悠閒下來,讀書的雅趣悠然而至。趕走書房裡的灰塵,重操舊“業”,很快進入讀書的境界,讀得有滋有味。垂垂老矣,不為名利讀書,不為升遷讀書;不為考試讀書;不為職稱讀書,只為喜歡和心靈的需要而讀書,心靜如水,讀思並重,讀出了天地人和的世道真義,讀出了東方巨龍騰飛的盛世感悟;讀出了中國夢的金色呼喚;讀出了世界疫情下作為中國人的自豪和優越感!

感謝上蒼,讓我重新回到了書香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