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
對於老西安來說,矗立在城市中央的鐘鼓樓真是再熟悉不過了。這一對兩兩相望600多年的“好兄弟”,端端正正立於西安棋盤式城市佈局的最中央,進了城牆,從東西南北大街上都能遠遠望見那個重簷尖頂琉璃瓦的古建築,看到它便知道,這就是咱們的西安城吶!
鐘鼓樓端端正正矗立600多年,西安人也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看了幾百年。不過要說真正登上鐘鼓樓的,恐怕還是少數了。畢竟眼皮子底下的東西,倒不覺有多麼稀罕。人吶,總是嚮往遠方,對身邊的美景倒習慣性忽略了。
這不,眼下鐘鼓樓免費開放了,我才算頭一次真正登上去看了看。昨天和大家分享了鐘樓上面有什麼,具體內容可以看看我上一篇遊記:西安人看了600多年的鐘樓,裡面到底啥樣,你知道嗎?
這一篇,咱們來聊聊鼓樓。
相比鐘樓,鼓樓和西安人似乎更親近些。畢竟十多年前,西安人還是可以從廣濟街穿過鼓樓門洞走到回民街北院門的。印象中我還摸過門洞裡凹凸不平的內牆,隱隱約約還能回憶起當時那種冰涼且光滑的觸感。
從2008年開始,為了保護這座600多年的古建築,鼓樓門洞便被一圈鐵欄杆圍了起來。明明天天可以見到,但總覺得沒有從前親密了。但這也是必然的結果。
文物古蹟的命運大抵如此,它們曾經守護著這座城市600多年,晨鐘暮鼓,報時警戒,如今則成為歷史的見證者。磚木結構的古建築難以保存,西安鐘鼓樓能夠留存至今,已經足夠幸運了。
遊客是從鼓樓東面登樓遊覽的,登上鼓樓迎面便是一幅巨聯,上書:“鼓振長安華章夢溢,樓瞻九域秀氣雲騰”。讀之只覺大氣磅礴,連我這個小女子也突然生出了萬丈豪情。
對聯中間是一塊簡介碑石,讓初登西安鼓樓的遊客有一個初次印象。現將鼓樓的整體介紹摘抄如下:
西安鼓樓始建於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昔日樓上放置巨鼓,每日擊鼓報時,故名鼓樓。整座樓為長方形磚木結構建築,通高34米,建築面積1840平方米,佔地面積1999平方米。
木製樓身建於基座的中心之上,面闊7間,進深3間,四周設迴廊。重簷歇山式頂,無論從外形還是從結構上都堪稱明初建築的典範。1949年後曾多次維修和保護。199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鐘鼓樓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築,全國很多地方都有,並非西安獨有。城市中的鐘鼓樓最初主要是用於報時和警戒,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晨鐘暮鼓”的由來。不過西安鐘鼓樓,是我國現存鐘鼓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西安鼓樓比鐘樓矮了兩米,卻又比它年長四歲。從鼓樓一層東面遠眺鐘樓,是不是覺得鐘樓更高大呢?
如今來鼓樓,一則可以近距離看看這座明代古建築;二則可以感受中國源遠流長的鼓文化。
在鼓樓南面和北面,各有12面鼓依次排列,共計24面,分別代表24節氣。一側12面鼓排開,場面宏大壯觀,也成為遊客遊覽鼓樓時經常打卡拍照的一個場景。
在鼓樓的西面,有兩面大鼓。北為“更鼓”,南為“聞天鼓”。“
聞天鼓”高1.8米,鼓面直徑2.83米,用整張牛皮蒙制而成,據說為目前中國大鼓之最,還獲得了世界吉尼斯紀錄,大鼓旁邊就擺放著吉尼斯的證書。不過我來時鼓樓那一面區域正在修繕,所以沒有拍到聞天鼓的拍照。鼓樓裡面為兩層,一層為鼓文化博物館。詳細介紹了中國鼓文化的起源、發展等等,也展示了很多平常難得一見的奇鼓,可以一看。
值得一提的是,一層博物館正中舞臺的位置,放置著一套樂器,其實這是平時進行西安鼓樂表演的地方。西安鼓樂,也稱長安鼓樂,是千百年來流傳於西安(古長安)及周邊地區的傳統大型民間鼓吹樂,也是迄今為止在中國境內發現並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間樂種之一。其發展源遠流長,被譽為“中國古代音樂活化石”,如今也已經被列入了世界非遺名錄。
鼓樓二層為清代傢俱展,整個展廳中放置著諸多清代傢俱。登上鼓樓二層,除了看展廳中的清代傢俱,也能夠更好地欣賞鼓樓之內高粱屋頂上的彩繪圖案,可謂古色古香,十分精緻。
來來回回看過鐘鼓樓多少年,總算上來看過一次了。5月31號之前,這兩座西安地標古建築免費開放,如果有時間的朋友,不妨趁著免費也來逛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