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詠柳——解讀古詩詞中“柳”的意象

文/尹昌龍 深圳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說到故鄉,就要說到離別,不在故鄉才覺得故鄉重要。在家的時候不覺得家讓你無比思念,離開了家才會對故鄉產生別樣的感情,所以故鄉是和離別相伴的,只有在離別時,才能證明故鄉在人內心中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

說到離別又必須說到柳,柳樹的“柳”與留住的“留”相呼應,過去以折柳來表示挽留。折柳送別朋友,希望朋友能留下來。記得很多年前,一位外國朋友說過,他認為最能代表中國人性格的就是柳樹,柳樹是謙虛的,把頭低到水裡去,低到塵埃裡去;柳樹是柔順的,它不把倔強和剛強寫在臉上;柳絮是飄逸的,它永遠在空中飛舞搖曳;同時柳葉又是多情的,有著無盡的纏綿。

春天詠柳——解讀古詩詞中“柳”的意象


春天詠柳——解讀古詩詞中“柳”的意象

東方人的性格在柳樹、柳枝、柳葉中,找到了最好的詮釋。而用柳樹來舞動城市,在中國北方是濟南,在中國南方是杭州,這兩個城市是最為有名的。劉鶚在《老殘遊記》中寫到濟南是“家家泉水,戶戶垂楊”,“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就是濟南無可替代的風景畫。當年筆者在濟南上大學的時候,還能見到許多柳樹,泉水很多時候接近乾涸了,只有在夏天一場暴雨之後,我們才能感受到“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的奔湧,當然也更驚豔於大明湖的荷花和柳樹了。如果說在濟南是柳樹和荷花相映照,那麼杭州的春天,則是桃一株柳一株,桃就是桃樹桃花,柳就是柳樹柳枝,桃樹和柳樹間隔著在西湖的白堤和蘇堤上,生動地綻放著它們的魅力,把整個春天映襯得生機勃勃,如痴如醉。很多人去杭州既是衝著桃一株柳一株去的,也是衝著西湖去的,用白居易的話講,就是“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而桃紅柳綠是蘇堤白堤上絕好的風景線。無論是白居易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還是柳永的“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春風吹過,柳葉拂過,杭州已是天堂般的招搖。

春天詠柳——解讀古詩詞中“柳”的意象

其實柳樹不僅為濟南、杭州所獨有,韓愈筆下的皇都長安,“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想象這樣一幅場景,背景是連綿的樓閣,柳樹像煙一樣在飄舞,把春天映襯得無比翠綠和清新。皇都如果少了柳色,春天將會減去十分。身在長安的賀知章也深知柳色之於長安的可喜與可愛,儘管喝了酒的賀老“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但是到了春天,嫩綠的柳條拂過,賀老還是能看得真真切切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柳樹嫩綠的枝條垂下來,把春天裝點得無比嫵媚。

春天詠柳——解讀古詩詞中“柳”的意象

如果說柳樹首先報告春天的話,那麼春天又在綠枝的輕拂中,吹開了活潑的生活。“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如此春色惱人。“春宵一刻值千金”,這時候覺得封侯拜將又如何,怎一個悔字了得,如果再見陌上花開,歸來已不再是少年,恐怕真要悔斷腸子了。莫負韶光,這是春天的柳樹傳遞給我們的消息。

春天詠柳——解讀古詩詞中“柳”的意象

再來看散學的兒童,“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兒童沒心沒肺地趁著東風放著紙做的風箏,沒有功名掛心頭,只有調皮玩鬧,徹徹底底地躺在了春天的懷抱裡打滾。還有趁著月色在春天夜晚出沒的戀人,“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月亮掛在柳梢頭,戀人依偎在水邊,這已經是一幅曖昧的剪影了。只是到了今年,花市依舊,春衫已溼,柳梢留得住月亮,但留不住佳人。


春天詠柳——解讀古詩詞中“柳”的意象

柳色對應的是春天,如果沒有了柳色,春天便少了靈動和青澀。如何把春天召喚到荒蕪的山川中來呢,這是個難題。“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柳不來則春不至。辦法只有一個,栽種柳樹引來春天。“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這邊說不要埋怨楊柳啊,“春風不度玉門關”,埋怨楊柳也沒有用,但是偏偏碰上個左宗棠。左宗棠當年征戰天山南北,所到之處他立下規矩,必須栽種柳樹,否則提頭來見。當年他見到羊在吃柳葉,當眾將羊處以死刑。這是一個儀式,表明必須栽種柳樹,愛護柳樹的決心。只有這樣,春天才能來到這樣一片土地上。左宗棠過後,人們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柳樹綠了,春天來了。

當楊柳漫天飛過,宣告著春將盡,而情難盡。蘇東坡《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當柳絮將盡,已無力宣示春天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為花褪殘紅而感傷,但偏偏碰到了致命的樂天派蘇東坡,柳絮飛盡,他卻說“天涯何處無芳草”,綠色還在,稍感不適的是這些多情的人被無情的風景和無情的人相惱罷了。但是多情自是多情,其實曾經的春衫已溼,已經表明了當前好景難在。柳樹宣示了春天,但春天在來去之間,驀然回首,不僅柳絮將盡,而且柳樹已老。姜夔的《長亭怨慢·漸吹盡》“多不同,桓大司馬雲: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此語予深愛之漸吹盡、枝頭香絮。是處人家,綠深門戶。遠浦縈迴,暮帆零亂向何許。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

春天詠柳——解讀古詩詞中“柳”的意象

姜夔把長長短短沒有規律的句子組合在一起,於是就變成了詞,在這首詞裡,他完全把庾信寫的《枯樹賦》照搬到詞裡來了,這段話也是庾信在《枯樹賦》的名言:“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據說毛澤東晚年每次捧讀庾信的《枯樹賦》,讀著讀著老淚縱橫。當年在漢南種下這些柳樹,如今柳葉搖落,悽愴枯老的柳樹站在江水邊上,樹都這樣了,人又怎麼能受得了流年的摧殘,由此特別容易引發人內心的傷感之情。

容顏易老,青春已逝,當然是傷感的。但還有一種傷感在於人並未老,只是君行已早,故土難留。劉禹錫寫到“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西時。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元代的詩人薛昂夫寫的柳樹與離別,“花開人正歡,花落春如醉。春醉有時醒,人老歡難會,一江春水流,萬點楊花墜。誰道是楊花?點點離人淚!”。李白的《憶秦娥》:“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而從今以往,柳條折盡花飛盡,但問行人歸不歸了。歷史在李白的灞陵留下告別的影子,在西風殘照的漢家陵闕之間留下“關千古登臨之口”的詩篇,這是王國維對李白的“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灞陵傷別的評價。歷史的頹敗、敗走的春天與幾番攀折的古柳都兀自發出傷春的悲聲,柳永的《少年遊》寫到,“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而在杜牧筆下的柳樹翠影中,依舊閃爍著歷史的哀怨,“依依故國樊川恨,半掩村橋半掩溪”,掩不住的還是時間深處的蒼涼。

春天詠柳——解讀古詩詞中“柳”的意象

柳色拂過歷史,柳色也在召喚春天,儘管柳色有召喚春天的偉大成就,儘管柳樹依然這麼謙遜和柔順,但是世間依然少不了對柳樹的幾分輕侮和嫉恨。就說柳絮,有說它無情:“他家本是無情物,一任南飛又北飛。”有說它輕浮,“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甚至還說它狂躁,“絮雪紛紛不自持,亂愁縈困滿春暉”,更有說它癲狂,“顛狂渾不定,飛舞過樓臺。”但這些都不重要,只要它能“引得春風度玉關”,只要它能“會得離人無限意”,只要它能“道是無情應有情”,那我們就有理由相信“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這就是它為這個世界上演的春天的戲劇。

《新閱讀》雜誌2020年4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