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起防間保密的銅牆鐵壁

築起防間保密的銅牆鐵壁

央視《新聞聯播》《焦點訪談》先後對“2018-雷霆”專項行動進行報道,顯示這項行動已經破獲百餘起臺灣間諜案件。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之下,一舉破獲如此數量驚人的間諜案件,確實讓社會民眾大吃一驚。

間諜行為從古至今存在於各國之間。在和平時期,間諜行為並沒有因為戰火的熄滅而停止行動。當前,網絡聯通世界,各國出入境人數逐年增加,這對刺探他國情報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通過報道可以看出,境外諜報機構刺探我國機密活動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廣大軍民必須時刻提高警惕,防患於未然。

軍人歷來是境外諜報機構策反的重要目標。軍人一旦被境外間諜拉下水,就會給國家和軍隊帶來了重大損失。軍隊重大科研、訓練計劃、備戰演習、兵力部署、作戰能力等一直是境外某些勢力關注的重要方向,拉攏、色誘、哄騙軍人,獲取有用信息,成為境外間諜人員慣用伎倆。

現在,互聯網的普及讓世界變成了一個地球村,加之允許官兵在規定時間內可以使用智能手機,這給境外間諜人員刺探我軍機密提供了極大方便。放開使用智能手機、互聯網進軍營,讓官兵拍手叫好的同時,也給保密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另外,軍人可以著軍裝外出,這對境外間諜人員識別軍人身份提供了判定依據,軍人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居心叵測之人盯上。滴滴打車、收發快遞、網上點餐、運動軌跡,這些社交平臺都有數據存儲、分析、傳輸、定位功能,經常使用同樣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社會發展的歷史潮流誰也抵擋不住,軍隊的防間保密工作必須與時俱進。防間作戰是沒有硝煙的戰爭,也是永遠不會結束的戰爭,必須樹立長期作戰、艱苦作戰、複雜情況下作戰的思想。

首先,加大保密教育。2014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正式公佈實行,法律對各類人員在履行保密義務和開展反間諜活動方面都做了詳細規定。各部隊通過加大法律宣傳、開展保密教育,不斷增強官兵的保密意識,提高官兵勇於同間諜行為作鬥爭的自覺性。

其次,不為利誘所惑。境外間諜拉攏官兵最常用的辦法就是哄騙利誘,他們先是瞭解官兵的興趣愛好或生活困難,然後“對症下藥”,迫使策反對象上鉤。官兵儘量不要和網絡上的陌生人、生活中的“熱心人”聯繫,朋友之間交往保持足夠的定力,不被眼前的利益、美色等所誘惑,以免最終成為境外諜報機構的“甕中人”。

再次,配合識別間諜。廣大官兵經過部隊培養教育,大多數具備一定的政治鑑別力。官兵面對老奸巨猾的諜報人員,即使洩露了一些情報信息,只要發現對方真面目,能夠及時通報國家和軍隊有關部門,並提供相應證據,同樣是有功人員。相反,如果知情不報,或者拒絕配合調查、作偽證,只會罪上加罪。

和平年代,依然諜影重重。各級部隊只有高築防間保密的銅牆鐵壁,教育引導廣大官兵在生活、工作、學習、交友中保持戒備之心,才能有效防範境外間諜人員的拉攏、利誘和傷害,才能保守好國家和軍隊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