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那些事,封禪玉冊的守寶人軍閥馬鴻逵

一:蔣介石府邸的神秘客人

民國那些事,封禪玉冊的守寶人軍閥馬鴻逵

1971年的某一天,一位神秘的婦人來到了中國臺北蔣介石府邸,她指明要見蔣介石,在不見任何人。

這位滿頭銀髮的女人雍容華貴,精神矍鑠,府邸的衛兵見女人氣度不凡,不是一般人物就把事情稟告了蔣介石。

這位特殊的貴客就是國民黨原十五集團軍司令馬鴻逵的四姨太、宋美齡的乾女兒劉慕俠。

已近垂暮之年的她不遠萬里而來是為了向蔣介石呈獻一份特殊的"禮物",也是來了卻一段關於國寶的往事。

府邸中當顫顫巍巍的蔣介石來到劉慕俠的面前,老婦人轉身把隨從手中捧的匣子交給蔣介石。

蔣介石小心翼翼地打開盒子,只見裡面是兩卷用玉簡做成的玉冊,他的手立馬顫抖起來。

它就是赫赫有名的“唐宋玉冊”從1933年首次見報與北平《晨報》之後,它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很多人只聞其名,不知其蹤。

如今半個多世紀過去,已經遲暮的蔣介石拿在手上自然百感交集,因為這不是一般的玉冊,他後面有特殊的政治意義。

這個世上除了已經失去蹤跡的“傳國玉璽”,也就只有已經出土“唐宋玉冊”具有極強的皇權象徵意義了,可想而知蔣介石當年拿到它時是何種心情。

二:唐宋玉冊的身前身後歷史

民國那些事,封禪玉冊的守寶人軍閥馬鴻逵

公元725年,唐玄宗李隆基封禪與泰山,並製造玉冊,全冊135字,記錄了唐玄宗自己的豐功偉績,並命人將玉冊掩埋與地下。

北宋雍熙年間,時隔200年之後,玉冊第一次現世,流落到宋太宗趙匡義手裡,也就是玉冊中的唐冊。

宋太宗對此愛不釋手,將其作為國寶珍藏在內府之中,宋太宗死後,宋真宗繼位,軟弱無能的宋真宗剛簽下了“澶淵之盟”。

為了挽救自己的名聲,他給自己編造了很多功績,並且花錢僱人請求自己封禪,最終如償所願,他把自己的玉冊放在唐玄宗的玉冊之上,重新封土掩埋,結束了這場自導自演的鬧劇。

民國那些事,封禪玉冊的守寶人軍閥馬鴻逵

他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在泰山封禪的皇帝,明初洪武年間,玉冊再一次出土,朱元璋命人重新掩埋並且舉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動,從此再也沒有玉冊出世的消息。

當蔣介石從馬鴻逵妻子劉慕俠手中得到唐宋玉冊後,可想其心情的激動,他特意命人為玉冊舉行了隆重的接收儀式,然後將唐宋玉冊轉贈給了臺北故宮博物院。

唐宋玉冊時隔半個世紀的再次現世,立馬震驚了島內學者,從秦至今,共有12位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宋真宗是最後一位封禪與泰山的皇帝。

宋之後鮮有帝王有封禪泰山的要求,除了後續朝代元清不是正統的中原王朝,無法得到認可外,也許還有我們不得而知的原因。

即使承接華夏文明的明朝也未有封禪意識,除了宋真宗這樣不要臉的,明朝的皇帝似乎都要點臉面,自問功績比不過朱元璋,也就未有封禪的想法。

歷朝歷代每個到泰山封禪的皇帝都會帶四五份玉冊玉牒,深埋在泰山之中,這是她們向上天訴功溝通神靈的主要方式。

然而,到目前為止,人們在泰山出土的玉器中只發現了其中兩個,也就是馬鴻逵手中的“唐宋玉冊”可想而知其意義了。

三:出土的玉冊和軍閥馬鴻逵的關係

馬鴻逵(1892年-1970年1月14日),字少雲,小名三元,回族,生於甘肅河州(今臨夏)。西北軍閥"四馬"之一,先依附馮玉祥,後投靠蔣介石,任寧夏省主席長達十七年,集軍政大權於一身,被人稱為寧夏的" 土皇帝"。加授陸軍上將銜,曾獲得一等雲麾勳章,勝利勳章。抗戰時第8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17集團軍總司令,後任西北軍政副長官、西北行轅副主任。

民國那些事,封禪玉冊的守寶人軍閥馬鴻逵

1931年,馬鴻逵率部佔領了山東省泰安市,他決定要在泰山腳下嵩裡山為死去的官兵修建一座紀念碑。

嵩裡山上原本有座閻王廟,廟前有座文峰塔,由於連年戰火,廟和塔均已被毀,馬鴻逵決定在塔的原址上修建紀念碑。

拆除已經損毀的文峰塔時,挖掘的士兵突然發現,眼前的土很特別,竟然有五種顏色,五色土呈方形,中間為黃色,四周為紅、白、青、黑四色,也就是我們說的五色稷土。

民國那些事,封禪玉冊的守寶人軍閥馬鴻逵

拆塔的士兵們當然不懂得這些,而是馬上繼續向下挖去,很快就挖出了大量精美的玉器。

馬鴻逵聞訊趕到現場時,士兵們正圍著兩個剛被挖出的金盒欣喜不已,打開盒子,裡面整齊地擺放著兩卷玉片。

一卷由16塊長方形的玉簡組成,另一卷則由15塊玉簡組成,玉片晶瑩剔透,上面都刻有文字,字體端莊清秀。

馬鴻逵自知這不是凡物,他不動聲色地把玉冊收藏起來,並且下令嚴格保密,不得傳於外人。

這到底是什麼東西馬鴻逵自己也不認識,於是他秘密託人聯繫了三個古玩鑑定專家,在北平秘密相會鑑定。

仔細地詢問了玉片的來歷,詫異的神色浮現在鑑定寶物的三人的臉上,他們只告訴馬鴻逵四個字——“無價之寶”。

並說這兩卷玉片名叫玉冊,一卷是唐朝李隆基的,另一卷是宋朝宋真宗趙恆的,是前代皇帝封禪泰山的祭品價值不可估量。

四:下落不明的玉冊

民國那些事,封禪玉冊的守寶人軍閥馬鴻逵


這讓馬鴻逵異常的驚喜,傳說中的東西就這麼突然到自己手裡了,而且這還是兩件政治意義非凡的無價之寶。

但是,馬鴻逵同時也明白,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樣的東西不是自己該持有的,如果洩露出去,自己以後將無安寧之日可過。

所以他事後叮囑鑑定的專家,務必要保密,但是這只是他一廂情願的想法,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

1933年3月10日,北平《晨報》以大幅標題披露泰安驚現古代玉冊,文中詳細報道了馬鴻逵發現玉冊的經過。

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間,各種人物都打聽著,希望高價購買玉冊,也有眾多愛國人士紛紛要求馬鴻逵將玉冊上交國家。

然而,正當各方人土施加壓力,企圖逼迫馬鴻逵交出玉冊的時候,唐宋玉冊卻突然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各種版本的傳言大量流出,只說明一件事情,玉冊下落不明,是不是馬鴻逵自導自演的大戲,尚無證據表明,但事實上玉冊一直藏在其身上。

1950年,馬鴻逵因為在臺灣受到排擠,而且受到馬步芳和侄子馬繼援的指控,說其要為西北戰敗之事負責,失望之下,他於是找藉口看病,離開臺北去了美國,順便秘密派人將唐宋玉冊也帶到美國。

五:重新迴歸的玉冊

民國那些事,封禪玉冊的守寶人軍閥馬鴻逵


1970年,79歲的馬鴻逵走到了生命的終點,已經遲暮的他臨終前叮囑妻子劉慕俠,一定要將玉冊帶回中國去,這就出現了老婦人在寶島臺灣向蔣介石獻寶的情景。

晚年的馬鴻逵家庭不睦,以至於自己抑鬱成疾,1956年他的五姨太因和妻子劉慕俠有經濟糾紛向他提出了離婚。

馬鴻逵含淚答應了這件事情,事後親自封了一筆錢給五姨太,身在異國他鄉,周邊熟悉的事物不斷遠去,他該有何感謝。

1960年的時候,他的兒子和孫子又因為財產的問題把自己告到了美國的法院,如此種種已經耗盡了這個反動軍閥的所有心力。

他的病情也越來越重,隨之而來的是對家鄉的思念越來越甚,葉落歸根的思想久久地纏在的腦海不能離去,他想回去!

這是馬鴻逵縈繞心頭的念想,1949馬鴻逵原本有機會向我黨投誠,但是他放棄了這次機會,跟隨蔣介石流落到臺灣。

也許當初這件意外得來的寶物給了他不切實際的幻想,美夢破滅之後,在美國這麼多年,經過認真考慮之後,他終於做出一件正確的決定,哪就是把寶物歸還中國。

一切的事情似乎都回了原點,反動軍閥馬鴻逵歷史早有定論,沐浴在中國傳統文化下的他,依然有很深的葉落歸根的家國感情。

晚年即便生活在貧窮潦草,也沒有將國寶變換財物的打算,只能說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他念念不忘屍骨歸鄉,但最終只能落在臺灣。

這是何等的令人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