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典籍-魯峰醫案

成書背景

傳統典籍-魯峰醫案

據書中自序,魯峰於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年)因患喉痛延醫百端治療未瘥,得張公六味地黃湯大劑加減八帖而痊癒,心生欽佩,遂執弟子禮而師事之。張公雖是一介武生,於醫理、病證、脈候、藥味均有心得,本仲景者為多。魯峰受張公影響遵用仲景之方每多奇驗,且不拘泥於經方。更銳志研求,廣覽群書,詳參藥性,於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著成《魯峰醫案》。

作者簡介

魯峰,字觀岱。清代乾隆年間醫家。

內容簡介

《魯峰醫案》是一部理論闡述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醫案著作。本書以病為綱、以方為目、以案為科,按疾病名稱或疾病科屬劃為虛損、傷寒、瘟疫、諸痛、婦人5類。首述每類治病總要,後列魯氏臨床經驗方名,每方配以相應醫案,案後論述方藥組成、劑量、煎服法、禁忌、用藥思路等。共記載方劑82首,醫案78則,形成了“病一方一案一論”的編撰體例。其論治虛損,以臟腑氣血陰陽為綱;治傷寒,以仲景六經辨證為本;祛瘟疫,辨春夏表裡傳變之異;療諸痛,本中醫辨證論治之理;析婦人,重調經理氣虛實之要。思路清晰,條理分明,結合自身臨床經驗,論方析藥樸實而切用,闡發醫理簡練而明晰。

流傳版本

本書僅存抄本,為孤本。2014年學苑出版社出版排印本。2015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排印本,收入《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

校注整理

本書被列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古籍保護與利用能力建設項目”整理的400種古籍。

影響評價

本書編撰體例獨特,思路清晰,條理分明,具有較高的臨床參考價值。


聲明:內容源於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臺

編輯:研究會秘書處會員服務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