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促使人類文明進步

歷史證明,沒有瘟疫的時代是稀少的,瘟疫始終伴隨著人類,是人類永遠要與之抗衡的對手。大大小小的瘟疫影響了整個人類的變遷、民族的興衰、戰爭的勝敗、社會的枯榮、文化的起落、宗教的盛滅、乃至政體的變革、產業的轉型和科技的進展。雖然瘟疫不是歷史變遷的動力,但它確實改變了人類文明。在瘟疫初降時,許多人在瘋狂逃亡!同時也有很多人在與疫情對抗,正是有這樣一群人在與疫情對抗的過程中,研製和發明了有效對抗疫情的工具和藥物,有效推動和刷新人類文明,最終榮獲勝利。 例如歐洲的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瘟疫--黑死病爆發於1347年,當時瘟疫真實的死亡人數,政府都不敢如實報道,甚至謊稱這些人死於其它疾病而不是瘟疫。在此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瘟疫給人類帶來的傷害是難以想象,環境改變人,這個老掉牙的說法一點不假。我們現在所用到的防護服就是在這一次的黑死病疫情中有一名法國人Charles deLorme發明了名為鳥嘴防護服,鳥嘴防護服樣式跟我們現在的還是有很大的差別,它是用穿泡過蠟的亞麻衫做的衣服,頭上還有一頂黑色的帽子,面部還有帶著長尖的嘴,配著摩洛哥羊皮靴,面具的尖嘴裡面可以放消毒海綿以起到消毒的功能,鳥嘴防護服的出現讓人類有效的控制黑死病的傳播。也是人類史上偉大的勝利!!!!

“疫情”促使人類文明進步

鳥嘴防護服

中國早在殷商時期甲骨文上就有關於瘟疫的記載,《山海經》《周禮·天官·冢宰》《呂氏春秋·季春紀》諸多文獻記錄“疾年”“瘧疾”等詞,已記載在祭祀占卜活動中。而歷史上有詳細描述的大疾。

秦漢時期對於傳染病的預防,《史記·趙世家》中記載,主要手段是設防隔離,由此可以確定隔離的智慧是由此誕生的。

“疫情”促使人類文明進步

神醫華佗


東漢末年約200年流行性“黃疸病”,著名的醫學家神醫華佗,他發現用青嫩茵陳蒿草治療流行性“黃疸病”的療法。後來研究人員從新鮮青蒿中分離出青蒿素,成為治療瘧疾的新藥。

“疫情”促使人類文明進步

張仲景


200年-210年張仲景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為了對付瘟疫,張仲景曾發明一種藥叫“祛寒嬌耳湯”,也就是最早的餃子。著成中醫經典著作《傷寒雜病論》,其靈活多變的辯證施治方法奠定了中醫臨床實踐的基石。

東晉約341年葛洪著《肘後備急方》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中醫免疫學先驅,在傳染病學、寄生蟲病、症狀學、治療學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貢獻。對狂犬病採取的預防措施,稱得上是中國疫苗的萌芽。

“疫情”促使人類文明進步

藥王孫思邈

652年孫思邈著《千金方》,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他是我國第一個麻風病專家。

1481年朱丹溪著《丹溪心法》,元代著名醫學家。書中總結治療瘟疫的方法:“瘟疫眾一般病者是,又謂天行時疫。治有三法:宜補,宜散,宜降。”

1642年吳又可著《溫疫論》,明末清初傳染病學家,被稱為“治溫證千古第一人”。

“疫情”促使人類文明進步

王士雄


清代著名四大溫病學家薛雪著《溼熱條辨》、葉桂著《溫熱論》、吳鞠通著《溫病條辨》、王士雄著《隨息居重訂霍亂論》,書中為瘟疫治療和防禦提出有效方案。

“疫情”促使人類文明進步

葉桂


1794年餘霖著《疫疹一得》,清代醫生。創立“清瘟敗毒飲”一方,以重用石膏為主,為溫疫病的辨證論治開拓了新的境地。

“疫情”促使人類文明進步

薛雪


中國到了北宋時,當時朝廷收集編訂《集驗方》《簡要濟眾方》《慶曆善救方》《聖惠方》《四時攝生論》等中草藥方集,當某地(如臨安)發生瘟疫時,由皇帝下令和劑局,研製防疫湯藥,免費發給百姓。

“疫情”促使人類文明進步

明朝,嘉靖二十年京城暴發“疾癘”,明世宗懂中醫,自己研製了《濟疫小飲子方》“頒下所司,遵用濟民,”並令官員向民間印發藥方。明萬曆十五年,京城大疫,明神宗將太醫院醫生全部調出在北京城內及周邊開診,免費醫治患者。這個特殊的時候,往往會顯示出帝國的防疫體系和動員機制,在救助百姓於大疫上的仁心和作用。而當時的手段,只是中醫藥和隔離。

“疫情”促使人類文明進步

 清朝滿洲人進入中原,畏懼天花如畏魔鬼,隔離措施極嚴。順治、康熙皇帝都下過死命令:“凡民間出痘者,移之三四十里外,防傳染也”。在承德避暑山莊也有“避痘”之意。

“疫情”促使人類文明進步


民國,西學西醫漸入,有了疫情提出了隔離的新思維,還發明瞭“伍氏口罩”。

綜上所述,在每一個不同的時期和朝代都有疫情的存在,人類在每一次疫情到來時,都發揮出人類的智慧,找出了有效的解決方法,促進了人類文明快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