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陽縣神河鎮不叫土地有空閒

如何把疫情耽誤的時光補回來?近期,旬陽縣神河鎮早謀劃、快行動,將工作重心轉移到脫貧攻堅春季發展主戰場上,把春耕生產、復工復產、脫貧攻堅等各項工作做到最實、最細。

走進神河鎮臺子村菸葉種植基地,整地、起壟、假植,村民們正分散作業,現場井然有序。菸草技術員李開斌不時叮囑:“一定要按照技術培訓會上講的要領來操作。”

借力優越的自然條件,良好的發展基礎,臺子村以菸草為主導產業,探索出的“八個一”烤煙扶貧新模式,通過近年來的實踐得到了上級的肯定。2019年8月1日,全省菸葉生產經營全流程管理體系及菸農增收現場會參會人員來該村參觀。今年3月11日,臺子村千畝烤煙基地接受市縣驗收組的指導初驗,被安康市局(公司)列為現代菸草農業整村推進科技示範園,已流轉土地830畝,規劃建設密集烤爐群2處20座,10聯建育苗工廠1處,修建煙田機耕路20條13公里。

以臺子村為樣板,神河鎮9個村(社區)正朝著“集體增效、財政增長、群眾增收、產業振興”的目標邁進,5700畝的種植任務正在穩步推進當中。

除了菸草產業外,神河鎮搶抓春季大好時機在特色林果發展上也有新的突破。金河口社區率先踐行“適地適樹、突出重點、穩步發展”的思路,將春季植樹造林與發展特色產業結合,調運優質品種“金冠”(大黃桃)桃樹苗1萬株,新建桃園200畝。“栽植很重要,後期管護也不能鬆懈,要確保栽一株活一株,見一株的效益。”技術人員朱勇一再強調。

在國樺科技有限公司,香菇種植大棚錯落有致,架子上的“胖娃娃”成了當地群眾的手中寶,大棚一角的食用菌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忙著備料……

3月1日,黑溝村張乾軍上班了。他是家中唯一的勞動力,受疫情影響今年無法再外出務工,村級扶貧勞務公司根據他的就業意向和特長,為其成功對接到國樺食用菌廠務工,月薪3000元左右。鎮內重點企業的有序復工為更多群眾提供了家門口就業的機會。

“依託獨特的富硒資源,開發富硒特色產業食用菌,從零星分散種植轉變為園區化發展,目前建成縣級食用菌農業園區,在市縣的大力扶持下,正著力打造‘香菇小鎮’品牌。”公司負責人周智國描述著產業發展前景。

談起黑溝村今年的發展,村黨支部書記劉正根說:“今年準備發展50萬袋香菇,預計可為村集體帶來6萬元淨收入,帶動全村50戶貧困戶預計戶均增收1500元,只要實打實地幹,能實現的。”今年全鎮10個村組織500戶農戶每戶建設1個標準化設施大棚,串珠成鏈覆蓋全鎮,目標就是形成具有神河特色的食用菌產業帶。

在神河鎮豐家嶺一組,5000頭畜牧養殖場項目建設正在火熱推進,該養殖場佔地面積10.12畝,總投資300萬元,預計7月底可投放豬仔。

一邊是鎮內復工復產忙,一邊是群眾返崗復工忙。該鎮主動銜接用工單位,為群眾提供就業崗位信息,最大限度達到人崗匹配,結合各類線上招聘、勞務輸轉政策,截至目前,該鎮共輸轉勞動力1473名。

3月5日以來,每天都有10餘名工人經過“安檢”,有序進入神河垃圾處理廠項目施工現場。作為第二個鎮級民生工程,項目如期復工建設吸引著眾人目光。垃圾焚燒流程各區域建設已初步形成,廠房主體已完工,當前正對主廠房垃圾倉建設、防滲材料鋪設、汽機房設備安裝、調試、部分路段整修,預計6月底前,可投入使用。建成後還可處理南區毗鄰的金寨、石門兩鎮的生活垃圾,將有效優化城鄉人居環境。

“將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與當前農村重點工作相結合,要統籌抓好。”環境整治+疫情防控、環境整治+支部黨建、環境整治+文明鄉風的“3+”工作法正在百名幹群行動中得以落實。從村內整理雜物、綠化庭院、清運垃圾、改廁等“靚化”行動著手,引導村民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積極參與衛生整治和疫情防控。

4月14日,王義溝社區結合主題黨日活動分片開始行動,幹群組成的志願者小分隊在河道清理雜物。“通過‘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模式,黨員服務群眾的宗旨意識增強了,群眾主動參與環境整治工作的熱情也高漲了。”黨支部書記陳彥坤說。目前,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在各村(社區)已形成全民參與、全面鋪開的良好局面。

通訊員 黃妮 向德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