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公務員上班遲到怎麼辦?

古代公務員上班遲到怎麼辦?

打板子

對我們這些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的人來說,每天上班養家餬口是不是很辛苦?是不是很鬱悶?那麼往下看你的心情就會好很多了!

其實中國古代的公務員也有上下班制度,上個班比我們更辛苦,還有生命危險!中國古代的官僚制度是非常發達的,大大小小的官員們上班下班都有嚴格的考勤制度。與現代的公務員一樣,他們的上下班時間也是早上上班晚上下班,不過上下班時間與古人的生活作息習慣相適應,具體時間又比現代一般機關之朝九晚五要提前。就拿上早班來說,春秋時代就已形成上班時間在卯時(早晨五至七時)的習慣,當太陽昇起時,就要開始上班了,即雞既鳴矣,朝既盈矣;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那麼早上班,當然就少不了考勤。古代官箴以“清、慎、勤”為基本原則,“勤”的首要要求,便是按時上班下班。在歷代典章制度中,對此都有詳細規定。《唐律疏議·職制五》有一條對官員無故缺勤的規定是:內外官員應上班而不到的,缺勤一天處用鞭子抽打二十小板,每再滿三天加一等,滿二十五天處杖打一百大板,滿三十五天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倘若是軍事重鎮或邊境地區供職的“邊要之官”,還要罪加一等。《唐律疏議·職制四》中還有一條點名的考勤的法令和解釋,大概的意識是:內外官吏應點名檢查實到人數,一天要點幾次,點名沒到的,沒缺一次用鞭子抽打二十小板。如果每次點名都不到,完全不來上班,就計算天數,按無故不上班的罪名來處置。可見,古時候上班的考勤制度還是蠻嚴格的,經常不來還要打板子、吃牢飯,相比現在,扣點人民幣就好多了,還是現在的日子好啊!哈哈是不是心情好多點了,不策了!加班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