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当年是怎么“入关”的,为什么张仪的意见不被采纳

先说一个战国时候的一件事,是和秦国“入关”有关的。秦国经历了商鞅变法之后,实现了穆公以来的伟大复兴,在和东边的魏国经过数十年的拉锯也收复了河西之地,成为了一个一等一的强国了。公元前316年,巴蜀地区发生了战乱,请求秦国出兵帮助平定,而此时逐步复兴的秦国有一部分人想着“入关”,他们主张主东向跨过函谷关,挺进中原,抛弃蛮夷的身份,以天下之主自居,这其中以著名的纵横家张仪为代表。于是在秦国的大堂上。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关于秦国未来方向的论战。

率先发言的是张仪,他认为:“宜伐韩...亲魏善楚,下兵三川…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此王业也。”

秦国当年是怎么“入关”的,为什么张仪的意见不被采纳

张仪力主伐韩


通俗点说,就是和魏国与楚国形成同盟,先打击韩国和周王室(洛邑),取周而代之,然后拿着周王室的神器和地形资料类的号令天下,得中原者得天下,以此称王。

秦国当年是怎么“入关”的,为什么张仪的意见不被采纳

三川之地是中原要冲,东周,东汉,唐都在此建都


而蜀国那个地方在当时属于不发达地区。花大力气去占领,既不利于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也得不到实际的利益,没有什么价值,张仪毕竟是大城市出来的人,对小地方是不太看得上的。

当时还并不出名的军事家司马错却提出了另外一条更为切实可行的,也最终被采纳的发展路线。


秦国当年是怎么“入关”的,为什么张仪的意见不被采纳

司马错力主伐蜀


司马错主张先往南边往蜀地发展,理由是,秦国现在想要称王于天下,还需要进一步强实力,需要扩大地盘,增加经济收入,赢取良好的国际声望,三者缺一不可。

现在巴蜀之地有内乱,占领巴蜀名正言顺,这样子既能获得地盘,又可以使国家变得更加富裕,同时也不会承受什么国际压力,是一举三得的事情,如果只是盯着中原发展的话,攻打韩国攻打周天子,首先在对自己的道义上是不利的,并其次三川这个地方大家的眼睛都想要,一个处理不慎就有可能会引起六国的围攻,从而得不偿失。

张仪的观点不能说不对,因为在一百多年后的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就是沿着这个通道先灭了韩,魏再一国一国的而灭下去,最终统一天下的。宋朝的苏辙在著名作品《六国论》中有“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的说法,可见三川之地确实是战略要冲。但在当时,秦国的国力只是刚刚强大起来,并没有那个能力,以一敌六的把中原给吃下来,即使占据了三川很难坚持转化为战略成果,现在就将主要精力花费在上面是不明智的。

秦国在占领的巴蜀以后还有另一层好处,巴蜀平原加汉中盆地的面积秦国刚从魏国虎口夺食抢来的河西之地大致相当,数百年后的诸葛亮就有“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的称赞,如果开发得力的话,秦国国力将会得到成倍的增长。

秦国当年是怎么“入关”的,为什么张仪的意见不被采纳

秦国去巴蜀需要翻越秦岭和大巴山

司马错的看法可谓典型的阳谋,所谓阳谋就是我的战略规划,是明明白白的放在桌面上的,敌我双方都看的到,却没有办法做出什么调整变化取改变这个趋势,使整个事情只能按照我的设计来走。关东六国对巴蜀可谓鞭长莫及,明明知道秦国占领了巴蜀,却因为相隔万里,而无法进行阻止。这六国中唯一和巴蜀接壤的当属长江中下游的楚国。但在当时,刚刚发生了“张仪欺楚”的事情,楚怀王被前面提到的纵横家张仪给忽悠瘸了,在国际上十分孤立,没有能力出来干涉。失了先手,楚国在之后和秦国的博弈中棋差一招,处处被动,再也没有和上游的秦国争夺巴蜀的想法了。

事实也跟司马错预想的一样,巴蜀全境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占领了之后更是进行了大规模的基建(都江堰),把波涛汹涌,极易泛滥的岷江分出一部分水给到可防可控的内江,再通过离堆引入成都平原进行有限灌溉,极大的提升了成都平原的土地承载力,使巴蜀真正变成了“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秦国的国力也随之飞速提升,在秦国闷头发展的当口,关东六国却在忙着你打我,我打你,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被秦国一步一步的削弱,最终被各个击破,一统天下。

秦国当年是怎么“入关”的,为什么张仪的意见不被采纳

秦国修建的都江堰至今还在发挥功用


古人的智慧放在今天依然有着不少的借鉴意义。很多人觉得在这次疫情中,我们中国付出了那么多,帮助了那么多欧美国家,可是那些国家却恩将仇报,反咬一口,把疫情的锅全甩到中国的头上。我们应当清楚,这些西方的舆论媒体对我国的敌视不是短时间能改变的,我们目前也没有必要和他们在嘴皮子上过多纠缠,引文媒体这一整套体系都是他们发明的,他们玩起来自然炉火纯青,十分的纯熟,中国如果按他们的套路来,和他们打嘴仗肯定是吃亏的。

诚然,如果能在和西方的舆论对垒中占据上风,是可以 “据九鼎,按图籍”以图“王业”,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也必然会拼着老命进行守护。因此当下,我们可以效法当年的秦国,把目光投向我们的“巴蜀”,即不起眼却十分富饶的,广大的第三世界,如东南亚,南亚,中东和非洲,这些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前殖民地。这些国家有着丰富的人口,有着海量的资

源,有着无数的港口和补给站,以及广袤的基建空间。“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形容他们正十分合适。

秦国当年是怎么“入关”的,为什么张仪的意见不被采纳

广大的第三世界

虽然现在这些国家很多地方还未爆发疫情,但是目前全球普及的趋势,特别是欧美一些国家的表现来看,发展下去,他或早或晚,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这次疫情的影响。而目前的形势下,欧美那些国家开足马力生产,外加四处拦截盟友的物资,也就勉强自给自足,是肯定没有精力腾出手去帮助这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并且即使他们没受疫情影响,等疫情结束,西方觉得自己遭受了损失,肯定会通过粮价,金融,货币超发等种种方式割第三世界的韭菜,从他们身上找补回来。如果中国能借着这次疫情发展一批对华友好的国家,然后和他们达成一些合作,让中国发挥“基建狂魔”的本色的话,对于削弱西方话语权,提升中国国际地位,乃至提升中国综合国力,有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借鉴古人的智慧指导我们现在的行为,这就是研习历史的意义之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