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似水年華》:與其虛度人生,不如追憶那段流年歲月

《追憶似水年華》被譽為世界最偉大的小說之一,它是20世紀重要的名著。這部作品與《尤利西斯一樣》,運用意識流手法。源於這種特殊的藝術方法,因此《追憶似水年華》也成為世界難懂的書籍。作品中用非常細膩的手法,描述出主人公內心的精神世界,同時也為讀者展現出法國在第益次世界大戰中的變遷,其中涉獵文藝、建築等各方面的內容。

《追憶似水年華》:與其虛度人生,不如追憶那段流年歲月

《追憶似水年華》的作者普魯斯特生活在一個富有家庭中,但是小時候的他身體多病且性格敏感,喜歡幻想各種有趣的事情,這也造就他本人熱愛創作的性格。小小年紀的普魯斯開始為報紙寫文章,在大學中他潛心研究哲學和修辭,在這一過程中,他也將所得運用到小說當中,為他後來的寫作奠定基礎。如今,普魯斯特被譽為法國最偉大的小說之一,也是意識流的先驅大師。由於作者身體孱弱,因此在他35歲之後便專心在家潛心研究,並且將自己的智慧寫入這本《追憶似水年華》中。今日我們一起品讀這部文學作品有哪些特別之處,它又有哪些晦澀難懂的地方?

《追憶似水年華》:與其虛度人生,不如追憶那段流年歲月

(一)人生由不同階段以及主觀追求組成

《追憶似水年華》中的故事與作者的人生相結合。作品中講述馬賽爾在成長過程中的點滴,馬賽爾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擁有不同的愛好和幻想,他曾經痴迷過旅行社交以及愛情,然而現實生活讓主人公的幻想一個個破滅,最終主人公在追尋往事當中,獲得了人生的真諦。其實現實生活中,作者也曾經愛好交友。然而由於身體原因,他潛心創作且足不出戶,並且獲得很多人生感悟。因此主人公的人生便是作者的真實寫照,普魯斯特在書中想要表達的是:人生是由不同階段以及主觀追求結合。

作為“意識流”的代表之作,《追憶似水年華》中對於人物的心理描寫以及現實描述不同於以往的小說。小說裡面的人物經常會出入不同的場合和社交圈,他們使用的語言有自己的一套規律和符號系統。只有當人們潛移默化運用這種社交規律,才能在特定的圈子中如魚得水。

小說中的人物並沒有先天的屬性以及語言符號,而是在不同的環境當中被符號被貼上標籤。舉個例子,小說中的斯萬先生在每個不同的環境中,有不同的身份和社交圈。斯萬顯示原本經常出入高級社交貴族的社交圈,並且與眾多貴族交朋友。然而當他訪問馬爾賽的外祖父時,他的身份僅僅是交易商的兒子。他因為娶了奧黛特,所以又被視為“中產階級的叛徒”。對於塞萬斯萬先生而言,他本人就像是一個無底的黑洞,在不同的環境變化中,他被賦予不同的身份,進入不同的交際圈。

斯萬先生為追求奧黛特而進入維爾迪蘭夫人府上的社交圈,斯萬先生在這裡發現:他原本在上流社會中的貴族符號,在這裡變得毫無意義可言,在新的社交圈子裡他沒有任何地位。小說中人物心理的不一致,體現出“現代性”,以此證明人物心裡有多重性。

《追憶似水年華》:與其虛度人生,不如追憶那段流年歲月

(二)《追憶似水年華》永恆主題:愛情

《追憶似水年華》主要想表達:得不到的永遠最好,得到的只不過是過眼雲煙。在現實中得到的東西,遠不如在回憶中得到的。

其實,很多人戀愛時都有這樣的想法:試想一下,當你與戀愛在一起時,是否會發現在一起越久,對方的變化就越大?這一點,很多女生都深有體會。在戀愛之前,他對你百般追求;在戀愛之後,他卻發現感情也不過是如此。這也就能證明: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得到的只不過是爾爾。

1、情竇初開,那些美好你還記得麼?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最美好的樣子?作者在第一卷中描述出主人公馬塞爾童年時候的回憶,這一部分主要是他對於親情的追求以及對於愛情的懵懂。當主人公第一次在花園中見到少女希爾貝特時,作者有如此描述:希爾貝特的名字傳到了我的耳畔…就像綠色的噴水管中噴出的水珠,那樣尖利、那樣沁人心脾地灑在茉莉和紫丁香的花叢之上;它用純潔的空氣滲透它所經過的地區,並以繽紛的虹彩籠罩那個地區,它還以它所指的那位姑娘的神秘生活,把那個地區隔絕起來,成為有幸同她一起生活、一起旅遊的人們專有的禁地......剛產生愛情時,是如此的美好。在馬塞爾的回憶當中,我們可以精準的看到愛情產生的那一刻,是如此的微妙和美好。正處於戀愛中的你們,是否也曾記得愛情萌芽時的那種美好與浪漫呢?

作者天性很敏感,因此他的文字中總能夠細膩的捕捉人的情感,以及描述出那種愛情碰撞的火花。通過這段愛情描述,也讓我們體會到愛情萌芽時候的那種美好。

《追憶似水年華》:與其虛度人生,不如追憶那段流年歲月

2、當局者迷:愛情與理智碰撞

人的情感往往會與理智發生碰撞,年少的馬塞爾在一次邂逅希爾貝特,就深深地愛上它。馬塞爾經常會去希爾貝特家,兩個人在玩樂過後慢慢也產生了愛情。然而主人公馬塞爾期待的愛情的同時也有困擾:馬塞爾既希望愛情來臨,又害怕在愛情中受到傷害,這讓主人公的行為反覆無常,兩個人也在此期間產生了種種誤會。

我們戀愛時,愛情如此龐大以致我們自己容納不了,它向被愛者輻射,觸及她的表層,被截阻,被迫返回到起點。我們本人感情的這種回彈被我們誤認為對方的感情,回彈比發射更令我們著迷,因為我們看不出這種愛情來自我們本人。”作者用非常細膩的描寫出馬塞爾的這種心理,並且賦予其哲學思考。

很多人都在問愛情到底是什麼,愛情是簡單的幸福?這種回答未免太籠統。如果要真正回答,相信很多人都無法解釋。我們能知道“因愛生恨”的痛苦是什麼樣的糾葛,但我們永遠不能瞭解愛情本身到底是什麼。無論主人公還是讀者還,都無法用簡單的語言來描述出愛情,作者卻這麼描述愛情:人的幻想具有偉大的力量,愛情的痛苦就是人的幻想造成的。

很多人以為自己愛的很痴迷,對方也同樣會緊緊的愛自己,不過真相卻往往很殘酷:大多數的“你以為”只是一種誤解,你在誤解對方也給你回饋深深的愛。作者認為愛情很大一部分是來源於自身的感情,是自我的感情投射,以此來等到對方做出反饋。

如果一個人只是單方面幻想著自己被愛,愛情便會讓他的期待落空,使人陷入到痛苦當中。在苦苦追尋愛情的同時,你們是否也因為感情用用事而感受到諸多痛苦呢?這給很多處於熱戀過程中的人以啟示:

一個人如果身陷愛情的時候,便會變得沒有理性和理智。

《追憶似水年華》:與其虛度人生,不如追憶那段流年歲月

(三)《追憶似水年華》中的“意識流”

普魯斯特本是一位富家公子,年少時候的他願意交友,生活在虛幻世界當中。當普魯斯特父母去世之後,他感受到人生非常短暫,不應該虛度,因此他決定通過創作來彌補以往浪費的時光,他藉助這種方式注讓時光“失而復得”。普魯斯特整整用了17年的時間,將自己往日的生活匯聚成一部鉅作,用零星的碎片為我們展示出帶來一幅鴻篇鉅製,因此我們看到《追憶似水年華》就像是一棵參天大樹,盛開著巨大的樂章。

《追憶似水年華》中沒有個性明朗的主人公以及跌宕的情節,使得它不像是一本傳統小說,反而像一本散文式的回憶。作者普魯斯特用主人公不同人生經歷以及內的活動,為我們真切展現出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20年代的資產階級沒落,以及這個階級人們生活的彷徨和苦悶。書中沒有主角,但卻都有自己特定的人生沒有跌宕的情節,但卻讓讀者看到非常苦悶的一面。作者用“意識流”的方式,對於人物內心進行刻畫,既真實又有些晦澀難懂。

《追憶似水年華》:與其虛度人生,不如追憶那段流年歲月

(四)每個人都有段“似水年華”

《追憶似水年華》雖然主打回憶情節,但卻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懷舊作品。作者雖然深深在回憶以往過去的年華,但是他卻用時間來剖析著以往的一切,作者最後為我們留出這樣一段留白,揭示出這種寓意:如果說在描摹一個完全需要重繪的世界中我不可能道盡這些和其他許多變化的話,那麼,至少我不會錯過描寫人,不是寫他的個子高矮,而是寫他的年歲長短,描寫他在移動位置時不得不隨身拖曳著的年歲……

其實在我們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段回憶,以及對特殊對那些過去的剖析。我們可以在想象中去追憶那段“似水年華”的時光,然而大多數的人卻不善於去挖掘過去,也不懂得珍惜時光,讓自己大把的時光被消耗掉。正如作者本身在經歷過一段虛毫時光之後,也突然意識到時間如此短暫,因此才用10多年的時間創作出這本作品。

《追憶似水年華》:與其虛度人生,不如追憶那段流年歲月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們的精神世界很豐富,但卻不善於挖掘,導致那些珍貴回憶變得如此粗糙。如果不去細細的品味,沒有發覺現實與回憶間的糾葛,即使大家心中都有一本“似水年華”,但卻無法展現出這樣鴻福鉅作。

時間匆匆而過,只有回憶才能彌補我們經歷時候的遺憾。在回憶中我們能重新識內心的寧靜,找到生活當的意義,並且塑造出全新的自我,因此對於自作者來說:記憶是美好的,人生必須存在記憶。無論是好還是壞,記憶都是人類難能可貴的財富,與其貿然感傷,不如將這些記憶串聯成珍貴畫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