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學生越來越早戀,父母老師該怎麼辦,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其實現在對早戀的看法可以分為相對立的兩種: 一種以家長、老師為代表,汙名化早戀、視早戀為洪水猛獸 另一種是網絡上長期存在的對中學生戀愛過度美化與神化,而這種觀念的持有者與贊同者據我觀察又以中學生與25歲以上的“半中年人士”為主。

當代中學生越來越早戀,父母老師該怎麼辦,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網絡空間中的前者缺乏對宏觀的感知能力,後者對目前的中學生不夠了解。 現在的中學生(也就是00後)成長於一個電子媒介相對發達並普及,消費主義勃興的年代,他們進入中學時,除了少部分因為家庭及學習原因只能使用磚頭機,不然多數人都擁有自己的智能手機。 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引發了電子媒介對人類的重新建構,網絡化、賽博化的後人類已經初現端倪。 這也就意味著,原有的年齡界限逐漸模糊甚至消失,中學生可以通過電子媒介一窺成人世界的精彩,並接受成人世界的改造(波茲曼“童年的消逝”)。

當代中學生越來越早戀,父母老師該怎麼辦,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一個懂得使用媒介、接受過良好教育、擁有強大信息處理能力的初中生,其思想深度完全可以碾壓大部分成年人及中學生,這樣的人我在知乎上見過很多。 當年齡邊界被模糊甚至消解,營銷號與消費主義便可以大肆侵蝕諸君所臆想的那個“純潔的中學生世界”。 我們很多人從小就接受了這樣一種觀念: 談戀愛是美好的,早戀是正常的,不談戀愛的青春還不如餵狗 於是我們逐漸把戀愛當成一種預設的任務,如果不能完成,便會感到某種“缺失”。

當代中學生越來越早戀,父母老師該怎麼辦,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然而,那種言情小說及影視劇所描繪的“甜甜的戀愛”本質上是一種奢侈品,基本只屬於那一小部分具有較高身體價值的“小哥哥小姐姐”,不信你大可以去現在的中學校園裡看看,那些能夠手牽手並排走的甜蜜情侶裡,女生顏值基本都不低,男生基本都不矮。(當然也有少數矮醜男可以憑藉學霸身份和良好家境撩到小姑娘,這和男權社會里對男性的社會價值更為看重有關,但被認為“長得醜”卻還有男朋友的女生,我反正是從來沒見過) 現在所謂的中學生戀愛,大多隻是兩個想擺脫寂寞追求刺激的傢伙在消費社會精心構造的愛情神話副本里相互利用彼此取悅罷了。

當代中學生越來越早戀,父母老師該怎麼辦,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其實就是彼此消費,還自以為無比高貴。 不是我們在談戀愛,而是戀愛在談我們 我們信奉了一套所謂的“戀愛法則”, 調情用表情包,在一起就換情頭, 能把一切節日過成情人節+送禮節 公開時發牽手照配文“餘生多指教”, 然後底下一群人很識趣地評論“99” 一套操作下來其實就是在玩角色扮演 缺乏更深層次的思考與批判, 一味地迎合社會所灌輸給你的觀念 把被高度異化的戀愛關係進行美化 其實這不過是老套的“才子佳人”故事罷了 他們講自己的初戀女友“綠色長裙,馬尾辮斜劉海,清純得一塌糊塗”,而事實就是那些青春期的男生絕不會多看那些不好看的女生一眼。

當代中學生越來越早戀,父母老師該怎麼辦,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他們告訴你成年人的世界都是利益,但中學生的世界又好得到哪裡去?無非就是把“金錢之利益”替代成了“顏值之利益”罷了。 現在的中學早戀市場是真的旱的旱死,澇的澇死,就我們學校(縣一中)來說 大部分長得一般還不會來事的,中學六年不用說戀愛,可能連知乎er鼓吹的“青春期小美好”都沒經歷過;而那些善於交際還長得好看的,初中沒畢業男女朋友就交了四五個。 我覺得還是以平常心看待吧,既不要當成洪水猛獸,也不要製造焦慮、營銷情感,說什麼“青春一定要來一場甜甜的戀愛”,兩種玩意都是害人。 不是說戀愛/早戀不好,只是當你被營銷號洗腦,強行“無中生愛”,愛情也便失去了它原有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