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了100多年的文體為何選入語文課本?不少家長表示不能理解

“存在即合理”,這話用在文壇是不是合適?咱們或許可以從探討八股文開始。一提起八股文,很多人都會想到這樣幾個字眼:迂腐、可笑、沒水平。但這種文體,卻從元代就開始被應用在考試中,直到清代光緒末年才被廢除,它存在了數百年。

廢除了100多年的文體為何選入語文課本?不少家長表示不能理解

何為八股?其實就是應試文章的8個章節部分,從破題、承題、起講,到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最後是束股。除了固定的套路格式外,八股文還規定了後4部分的對偶和排比。這樣苛求也就罷了,就連文風都必須學著孔子和孟子等先賢的語氣。

廢除了100多年的文體為何選入語文課本?不少家長表示不能理解

瞭解了這些規矩,其實我們也就能理解為什麼在過去幾百年間,大家為何對它各種批評。八股文從明朝傳到清朝時,康熙帝就意識到它的弊端,並曾短暫地在科舉中廢除了這種文體。後因找不到更好的文體取代它,又再次恢復,直到1904年最後一次科舉考試結束,八股文終於被徹底廢除。

廢除了100多年的文體為何選入語文課本?不少家長表示不能理解

然而2014年,杭州語文課本卻將這種被批了幾百年,被廢除了100多年的文體選入了高二語文課本,這就讓不少家長和學生表示完全不能理解了。一時間,種種質疑聲都隨之而來。有人說杭州語文教研室是打算逆潮流而行,也有人調侃:難道這就是復古風?對此,教研室專家周偉表示:現在的學生寫作文,文風散亂,很多文章寫得沒有任何起承轉合,都是想到哪兒寫到哪,引入八股文完全是為學生好。周專家的觀點是否正確,我們其實可以看看課本中收錄的這篇八股文,看看它是否真的值得我們學習:

廢除了100多年的文體為何選入語文課本?不少家長表示不能理解

課本選的是明代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的作品,就作者的名氣和影響力而言,選擇他的八股文作品是再合適不過了。王陽明在文學界、書法界、哲學界,都有很高的威望,這篇八股文也充分體現了他的哲思,從精神內核上是十分正面的。全文闡述的是聖人之所以能控制自己的心智,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有心智,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們品德高尚。

廢除了100多年的文體為何選入語文課本?不少家長表示不能理解

從行文上來看,全文按照八股文的標準,分為了8部分,內容上寫得是頗有文采的。王陽明在文中,引用了大量孔孟的名言名句,將它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為自己的觀點服務。因為文章較長,所以起承轉合就顯得特別重要,王陽明用八股的方式來寫,令全文不顯散亂,十分緊湊。

綜上,王陽明這篇文章確實是八股文中的精品。但問題是,這樣的文章是否真的該選入高中語文課本,對此筆者持肯定態度,原因有三:

廢除了100多年的文體為何選入語文課本?不少家長表示不能理解

首先,很多家長擔心這種文體會讓孩子們有樣學樣,限制孩子們的自由發揮,個人覺得這種擔心有些多餘。其實只要咱們的高考不考八股文,大家就不會刻意模仿。退一萬步說,就算學生們想仿,以我們現在的古文水平,其實也是仿不全的。

其次,既然仿不全這樣的文章,那孩子們能學的自然就是皮毛,也就是專家說的緊湊的行文風格,正如杭州語文教研室的專家說的,學會如何不想到哪兒寫到哪兒。

再次,八股文畢竟存在了那麼多,它是文壇的一種現象。它是好是壞雖然已經被下了定論,但這種文體學生們還是可以見識一下,這對了解文化史是有一定作用的。

基於以上三點,筆者認為只要老師在教的時候,好好引導孩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引入八股文其實並不是什麼壞事。當然,此事見仁見智,大家怎麼想呢?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