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視大腦的狀態,學習再多時間管理也沒用

你是如何利用時間的?

以前就存在一些誤區,認為只有把越多的時間用於學習或工作才有效果,甚至為了騰出多一點的時間而熬夜。

自從讀了《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我對時間利用的看法發生了變化。

作者是樺澤紫苑,日本的神經科醫生,曾經因疲勞而差點崩潰,醞釀十年,花了兩年寫了此書。

用好時間離不開最重要的一部分:大腦的狀態

試想一下,昏昏沉沉的大腦,即使有很多的時間,又能做出多少事情呢?

所以,作者的主張是:重視休息,讓大腦處於最好狀態

在最好狀態下,集中注意力,高度專注工作。

那麼怎麼樣大腦才有好的狀態呢?

什麼情況下狀態好?

又如何高度專注呢?

忽視大腦的狀態,學習再多時間管理也沒用

怎樣擁有狀態最好的大腦

  • 重視睡眠

睡眠是一天工作的基礎,熬夜不僅對身體健康不好,還會降低工作效率,因此,作者認為,夜間就要好好休息,要如同重視日間工作一樣重視夜間的休息。為了了能睡個好覺,睡前兩小時不能做如吃東西,飲酒,劇烈活動,視覺娛樂等活動,而要做如讀書,聽音樂,家人聊天等的一些活動,讓自己放鬆下來。

  • 運動重視

運動之後是大腦的第二個黃金時間,這一點深有體會,記得上大學時候,晚上堅持去跑步,跑完再回來學習的效果明顯提高。越是疲勞越應該去運動,運動還有助於睡眠。

  • 重視娛樂

高效工作創造出來的時間用於自我投資,這就包括投資自己的專長和娛樂。娛樂很重要,如果說高效的工作讓自己的大腦處於緊繃狀態,而娛樂剛好相反,讓大腦處於鬆弛狀態,所以要同重視工作一樣重視娛樂。

主動性娛樂(即可以提高專注力的娛樂)是作者主張的,如讀書,體育,智力遊戲,演奏樂器。列出娛樂清單,如想看的電影,想吃的美食,有自由時間就去做,做自己喜歡和開心的事會讓自己快樂,從而達到放鬆的目的。

忽視大腦的狀態,學習再多時間管理也沒用

狀態最好的時間點

  • 早上起床後的2~3小時

這段時間被作者稱為大腦的黃金時間。這是因為晚上的睡眠是對大腦休息,對大腦進行整理的時間,會對前一天經歷的事情進行梳理,儲存,早晨起床後的大腦就像剛收拾完乾淨整潔的辦公桌。所以,在這段黃金時間段裡,做"專注性工作",在其它時段再做非專注性工作。

  • 睡前15分鐘

這段時間是"記憶的黃金時間‘’,如讀書,在這段時間裡將今天學習到的內容回憶一遍,記憶效果會不錯。

  • 運動後

運動在作者看來是創造時間的最好方法,適量適度的運動有助於恢復專注力,重啟疲勞的大腦,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忽視大腦的狀態,學習再多時間管理也沒用

如何提高專注力

  • 排除雜念

要讓大腦專注工作就得集中精力,而現實中我們經常有各種干擾,作者稱之為雜念。雜念會降低專注力,雜念可以由外物,思考,人或通信引起,如雜亂的書桌,電腦裡文件雜亂無章,心裡惦記著的事,手機鈴聲或電話,所以防止這幾方面的干擾很重要,平時就要把辦公書桌收拾乾淨,把電腦文件整理好,免得要找的東西半天也找不到,把惦記的事情寫下來,手機靜音等。

  • 時間限制

把要做的事情列清單,每件要完成的事規定時間。比如,作者要交稿,本可10天后交稿,卻規定自己要在今3天裡就把稿子寫完,這樣定了目標和時間後,效率會大大提高。

  • 後有約定

列出工作清單後,假定自己今晚或某個時間點有約會,這樣會促使自己高效完成工作。記得追《以人民的名義》這部劇時,為了能在劇點好好看電視,總是把做飯吃飯洗澡,給寶寶讀書的事在開播前便做完,而追完劇的時候又回到老樣子,總有拖拉的情況。

最後,幾點注意:

  1. 起床後2~3小時的黃金時間禁止看電視,上網或看手機,以免向清醒大腦裡輸入垃圾信息。別用玩手機的方式休息,這樣只會讓大腦更疲勞。
  2. 睡前吃東西,吃太飽過油膩,或過於麻和辣導致腸胃不舒服,喝可樂或茶,咖啡,酒,可能會讓大腦處於興奮狀態而影響入睡。
  3. 看書,特別推崇,很多時候,看書會讓心情平靜(當然,一些書得除外,如情節好的小說或恐怖小說),幫助入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