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情緒容易崩潰,上一秒還歡樂地像個天使,但是很可能下一刻就嚎啕大哭控制不住,這樣的情況相信家長們都經歷過,孩子的情緒容易失控。
即便在大人看來是微不足道的事也足以引起他們的強烈情緒,對此,是因為孩子內心對抗家長的情緒作祟嗎?其實孩子看似難以管教的表現是因為尚未成熟的大腦不足以掌控自身的一切。
孩子的大腦會在三歲以前迅速發育,但是發展更多的還在於物質層面,包括大腦質量的提升等,而更深層次的情緒發展卻需要經歷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孩子情緒失控就是情緒掌控發育不完善的體現,在這期間家長可以嘗試幫助孩子整合大腦,讓孩子擁有更好的思維和情感表達。
大腦的結構和工作機制
人腦結構中左右腦區分明顯,左腦負責邏輯思維,右腦負責情感,而具體的大腦的各部分也具有不同的功能,包含理性非理性,出於本能的反應和思辨後的行為等等。而不同的功能需要藉助協同合作來完成對身體以及情緒上的調配,這就是大腦整合的結果。大腦部分猶如器官一樣單獨工作,但同時也是協同的體現。
大腦的上下層構成
大腦的最明顯的結構區分除了左右腦之外,還有上下層之分,其中大腦的下層包括了腦幹和邊緣區域,下腦主負責的行為包括基礎動作,像呼吸眨眼這些下意識的動作都是下腦控制的,呼吸提供人體所需氧氣,眨眼是滋潤乾澀眼睛的自主行為,這類滿足基本需求的意識和行為都是由下層大腦掌控。
此外還有情感和行為上的下意識表現,比如眼前一顆籃球迎面而來,人會下意識地做出閃避的舉動,下意識就是下層大腦自信的結果。而上層大腦相對進化程度更高,控制著重思維層面,
比如思考、規劃以及想象等複雜的心理活動是有上層大腦產生的。人腦的下層部分在孩子出身到嬰幼兒時期就會趨於完善,但是上層大腦卻長期處於建設狀態,這一過程會持續到20歲以後,當然在此之前上層大腦同樣會發揮作用,而家長需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整合上下層大腦的控制,讓其成為一個整體。“心智階梯”的提出就是讓上下層大腦形成關聯,在孩子用下意識做判斷的時候加入上層大腦的思考方式。
孩子剋制不住脾氣的原因
1)上層大腦尚未發育成熟
上層大腦從嬰幼兒時期一直到青少年時期都處於不斷髮展的過程,這時候它的功能是無法完全發揮的,而如果孩子的意識行為被下層大腦強烈掌控的話,下意識、缺乏理性的表現會讓孩子變得脾氣暴躁,遇到不如意的事就大發雷霆,缺乏共情性和自我瞭解和控制能力是主要原因。
2)下層大腦在其中發揮作用
在大腦邊緣系統中存在一個杏仁核部位,它的存在也是負責基礎情緒掌控的總數,在大腦皮層尚未反應之前杏仁核就會釋放衝動信號,先行動再思考的行為邏輯就是由此產生的,所以日常生活中受此影響的孩子在負面情緒來的時候首先表達的就是不滿的情緒,此時孩子的大腦並沒有經歷複雜的思考,暴躁只是最初的情緒表達。
發怒層次的不同需要不同的應對
上層怒火
既然大腦分上下層,那麼孩子發脾氣這事也可以進行區分,是下層大腦支配下的怒火還是經過有意識選擇後的上層怒火,對應的措施也是不同的。
首先,上層怒火是經過思考的 ,比如孩子為了得到某種滿足而表現出負面的情緒,但是一旦滿足他們發脾氣的現象就會消失,最常見的,孩子在商場看到玩具會“耍賴”,這時候父母要給孩子明確界限,討論行為是否恰當,制定親子間的規矩。
比如面對孩子“耍賴”的情況,可以將買玩具和無理取鬧兩件事分開,讓孩子知道自己行為是不對的,並且以此來表達不滿並不能得到玩具。
孩子不收斂,家長在必要的時候也要嚴厲一回,讓孩子為自己不恰當的行為負責,一次深刻的教訓勝過千百次的說教。當然非常手段並不能作為常態,親子關係中尊重才是溝通和交流最大的基礎,以此為溝通的橋樑,讓孩子學會耐心和理性行為。
下層怒火
下層怒火的表現更多的來自下意識,這樣的狀態下理智少了,這時候說教更是毫無作用的。比如一些家長面對孩子發脾氣喜歡給孩子講大道理立規矩,但是很多時候卻不見效果。特別是孩子處於下層怒火的狀態下,理智部分被下意識表現代替。
這時候家長需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找回理性的思考。孩子處於暴躁階段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緩和孩子的情緒,這時候父母不要繼續站在對立面給孩子以刺激,用安慰和同理心來感化孩子讓他們平復心情。
孩子性格雖然天生有不同,有的孩子性子急容易暴躁,這時候家長更要溫柔以待,有緩和的語調和和孩子溝通,適當地擁抱和鼓勵可以讓孩子從負面中擺脫。情緒化中的孩子更容易被下層大腦所“支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要教會孩子用理性來看待身邊的事物。
情緒控制,從“心智階梯”開始
如果減少孩子喜怒無常的情緒,在明白了上下層大腦的作用後,多促進上層大腦的發展以及上下層的“溝通互聯”是幫助孩子控制情緒的最佳選擇。上層大腦雖然在孩子成長階段尚未開發完善,但是父母卻可以引導孩子多用“上層思維”來思考問題。
經常性鍛鍊對上層大腦的發育也有好處,經常調動上層大腦參與決策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思維邏輯能力,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自己做決策, 在決策中孩子會主動發動思考,進行自我發問,一件事要如何才能開展呢?這時候父母可以從旁協助,多問幾個為什麼,讓事情的條理更清晰。上層大腦得到運轉才能更好的發展和成熟。
其次,暴脾氣的問題其實也和身體、情緒控制有關,在孩子情緒出問題的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舒緩情緒的方法。比如教會孩子情緒激動時候放緩行動,用深呼吸等方式平復內心,等失控感消失後再做決策。
這時候雖然情緒的牽動還是以下層大腦的激發為主,但是通過有意識地調節可以強化上層大腦對行為和情緒的介入。孩子有負面情緒不可怕,關鍵在於如何控制行為和情緒。最後,培養孩子的共情性。在生活中不僅要教會孩子獨立自主,共情性的培養也是他們未來更好融入社會與人溝通的關鍵,鼓勵孩子考慮別人的感受,學會理解別人。有共情性的孩子更能控制自己,強化理解的概念。共情性是理智決策培養的方式,在考慮他人感受的時候也是激發上層大腦活躍的時候。
孩子的情緒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其實本質上都會有他們的訴求,因此家長不要以厭煩和強硬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脾氣,明白他們發脾氣的原因,是需求得不到滿足還是被情緒操縱的下層怒火,針對不同的情況應對方式也是不同。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