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你認為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多不勝數,而能夠流傳至今的大都是經典之語!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以前農村有句俗語叫“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可能現在聽過這句話的人並不多了。

農村俗語“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你認為有道理嗎?

其實,這句話是古代人們的一句警戒語而已。其意就是提醒後生晚輩們:岳父母家的田地,即使是窮得要死,也不去租種。另外,就算是自己餓死了,也不會進別人蘿蔔園偷吃蘿蔔。呵呵,為何古人會這麼絕說這句話呢?我就結合一些觀點與大家聊聊吧,僅供參考。

農村俗語“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你認為有道理嗎?

一、古代男子為何寧願窮死,也不去耕種岳父母家的農田呢?

農村俗語“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你認為有道理嗎?

要知道,在古代,嫁出去的女兒就像是潑出去的水,女人在古代是沒有地位的,古代人們大都重男輕女,家產也只傳男不傳女,所以說,在古代,基上與岳父母家也就算得上毫無關係了。

農村俗語“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你認為有道理嗎?

而男人要是去耕種老丈人家的田地了,這不明擺著搶舅大爺們口中之食嗎?容易與大舅哥或小舅子引發矛盾,引起妯娌和兄妹之間的緊張關係,同樣的,這也會被認為是沒有出息的表現。因此,古代君子或者有出息的男人應該保留自己的骨氣,寧可餓死也不去耕種丈人的土地。

農村俗語“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你認為有道理嗎?

二、古人為何警戒即使餓死也不能進蘿蔔園呢?

一般可以理解為,因為蘿蔔性寒,水份含量高,生吃蘿蔔很刮油,心慌。由於蘿蔔本身就是助消化的,吃了也不頂餓,就會越吃越餓,因此,人會越餓越吃,而肚子也會越難受。

農村俗語“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你認為有道理嗎?

"餓死不進蘿蔔園"和“瓜田李下”相似

“瓜田李下”出自於三國曹植的《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其意思是說,在種瓜地裡,不要整理鞋子,以免讓別人懷疑你是你偷瓜的。而在李子樹下,也不要整理帽子,以免讓別人懷疑你是在偷摘。其意就是指,正人君子要主動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也指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農村俗語“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你認為有道理嗎?

"餓死不進蘿蔔園",其意思是說,飢餓的人走進蘿蔔園子,因飢餓導致的匍匐彎腰都會被認為是在偷蘿蔔,也就會有損個人君子行為,被人發現了,也會解釋不清楚。這裡以蘿蔔園喻託了做人的一種準則,正所謂“凍死迎風站,餓死不做賊”的志氣。

農村俗語“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你認為有道理嗎?

因此,古代君子應有一定的骨氣,一般要主動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

農村俗語“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你認為有道理嗎?

結語

雖然這是句從古傳承而來的經典老話,但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及社會變化,現在很多地方大都是獨生子女家庭。而如果你嫁出去的女兒再如潑出去的水,不對岳父母家不管不問的話,你相信可能嗎?!

農村俗語“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你認為有道理嗎?

所以說,隨著時代變化,這句俗語的前半句話“窮死不耕丈人田”已不能適用於當前的社會了。但後半句話"餓死不進蘿蔔園",仍能發揮重要作用,警示我們,總想著生活中小偷小摸那是不行的,做人一定要有骨氣,千萬不能做那些不勞而獲的事。

農村俗語“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你認為有道理嗎?

對於農村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句話,大家又是怎麼看待呢?歡迎在評論裡發表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