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栽培小麥,採用稻茬麥少、免耕機條播,具有哪些優質

我們在種植小麥的時候,對於採用少、免耕機條播的方法,具體有哪些意義和優勢,有哪方面值得我們去作為推廣的原因。這種種植方法,在冬天種植的時候,相比其他的種植方法有哪些優勢值得作為推廣,下面的文章內容,就來給大家好好介紹一下采用少、免耕機條播的方法究竟有哪些值得我們去推廣。

稻茬麥採取少、免耕機條播的方法,由過去的耕翻整地,碎堡播種改為免耕或旋(少)耕,使麥田上層土壤的生態環境,起了根本的變化。一是少、免耕種麥,保持了種水稻時原來土壤的上下層次;二是表土原樣未翻動,土壤下層毛細管可直達土表,而耕翻整地原來毛細管被切斷,上層表土是由若千個小土塊重疊堆集而成;三是少、免耕土壤肥力由上向下遞減,表面最高,而耕翻土壤常因表土下埋,上下肥力不規則,無明顯差異。

冬季栽培小麥,採用稻茬麥少、免耕機條播,具有哪些優質

播種方式由撒播改為機條播,不僅播種質量高,種子分佈均勻、深淺一致,而且條播麥密中有稀,稀中有密,中後期田間通風透光條件好,有利於田間管理,抗禦各種自然災害和培育壯稈大穗。

這些生態環境的變化,促使麥作生產採取相適應的新技術,建立新的高產栽培體系,而獲得理想的效果。

冬季栽培小麥,採用稻茬麥少、免耕機條播,具有哪些優質

一、少、免耕機條播麥田土壤含水量較高

少、免耕機條播麥田表層土壤比較緊實,降雨後水分滲透率較低,涇流量較大,而土壤中水分狀況較穩定,變幅較小。據南京農業大學張國富等研究,少、免耕麥田各生育階段土壤各層次的含水量均高於耕翻麥田。不同土層含水量差異,主要表現在孕穗以前,孕穗後差異較小。

二、少、免耕麥田具有增溫效應

據鎮江市氣象研究所1985試驗資料:稻茬少、免耕麥田表上疏鬆,麥苗長勢較好,覆蓋面大,減少了蒸發耗熱,從而提高了地面和地中溫度。

冬季栽培小麥,採用稻茬麥少、免耕機條播,具有哪些優質

(一)冬前和越冬期增溫效應據試驗,晴天增溫較多,雲天次之,陰雨天較少。而且不論冬前或越冬期間,均以0~6釐米增溫效應顯著,晴天和雲天在0.5℃以上。越冬期在雪被覆蓋條件下,0釐米、5釐米的溫度分別比對照高0.7℃、0.3℃。

(二)晝夜溫度升降比較

據試驗記載,少、免耕麥田除0釐米外,白天升溫幅度較對照多0.3℃以上,夜間0~5釐米的輻射降溫又較耕翻地少0.5℃左右。可見少、免耕麥田在增溫時能多貯存熱量,而在輻射降溫的時間裡又能截取熱量,這對農作物越冬期生長是十分有利的。

冬季栽培小麥,採用稻茬麥少、免耕機條播,具有哪些優質

(三)防禦凍害的效應

小(大)麥遭受凍害程度的大小,除與本身的耐低溫能力有關外,還與低溫強度和持續時間的長短有關。試驗表明:稻茬少、免耕機條播種麥能夠提高小麥的耐低溫能力,同時它減弱了低溫強度和縮短了低溫持續時間。

冬季栽培小麥,採用稻茬麥少、免耕機條播,具有哪些優質

1.最低溫度

1985年1月14日強冷空氣過後,最低氣溫出現的極端值為-7.8℃,免耕麥田0釐米最低溫度為-9.5℃,比耕翻田-11.0℃高1.5℃。整個越冬期從12月17日至翌年2月15日,0釐米最低溫度≤一8℃的天數少、免耕麥田為4天,耕翻麥田為10天。

冬季栽培小麥,採用稻茬麥少、免耕機條播,具有哪些優質

2.低溫持續時間

據調查少、免耕麥田在1984年冬季連續5天最低溫度-5℃的只有一次,而對照為3次,其中12月24~30日連續7天最低溫度均在-8℃左右。整個越冬期間最低溫度≤-5℃的天數少、免耕麥田有20天,耕翻麥田則為28天。可見少、免耕麥田低溫持續時間短,強度亦較弱。

冬季栽培小麥,採用稻茬麥少、免耕機條播,具有哪些優質

3.有效積溫

在越冬前少、免耕麥田0釐米≥3℃的有效積溫為493.5℃,比耕翻麥田475.6℃多17.9℃;越冬期間少、免耕麥田0釐米≥3℃的有效積溫為76.3℃,比耕翻麥田68.2℃增加8.1℃;≤0℃的負積溫少、免耕麥田為-6.7℃,耕翻麥田為-10.5℃,高3.8℃。

冬季栽培小麥,採用稻茬麥少、免耕機條播,具有哪些優質

由於少、免耕麥田有效積溫多,負積溫少,有利於培育壯苗安全越冬,受凍程度比耕翻麥田輕。

好了,大家看完之後是否就覺得采用少、免耕機條播的方法相比其他的種植方式更具有優勢了呢,如果大家對於採用少、免耕機條播的方法有其他的看法和見解,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發表一下,讓大夥兒一起學習一下,一起探討,種植出更加優質的小麥。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結束了,謝謝大家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