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稅務援建湖北復工復產信息平臺正式上線

央廣網廣州4月17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嶽瑞軒)4月15日,由廣東稅務部門援建的湖北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信息平臺正式上線,為湖北產業鏈企業精準對接、有序復工復產搭建了稅收平臺。

廣東稅務援建湖北復工復產信息平臺正式上線

廣東稅務產業鏈智聯平臺上線儀式(央廣網發 廣東稅務部門供圖)

4月1日,廣東稅務產業鏈智聯平臺在全省正式上線。該平臺將稅務部門“供需中間商”的角色轉化為“後臺運營者”,直接減少了對接中間環節,讓供需雙方藉助平臺能“隔空對話”,加快復工復產進程。

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大數據和風險管理局負責人賴竹華介紹,作為後臺運營者,廣東省稅務局通過對發票中的原材料商品名稱信息進行語義分析、智能分詞與模糊匹配,對供應商的產能產量、信用評級、需求強度、風險因素等信息進行綜合計算,並結合用戶的需求進行優先級匹配排序,實現供需關係“精準配”,再次提速匹配效率。

另外,該平臺還引入授權機制,對未授權公開產品的供應方企業,採用公司名脫敏、隱藏企業聯繫方式等手段保護隱私,並提供回覆需求方“留言信箱”的辦法,讓供應方自主聯繫需求方。對授權公開的供應方企業,可自行設定相關產品信息及聯繫信息,在避免騷擾的同時保障信息互換、供需對接。

記者瞭解到,廣東稅務產業鏈智聯平臺還實現了“三大提升”:在數據方面,將基礎數據信息拓展至全省,並從全行業數據調整為四大重點行業,讓發票數據更加精準、集中;在用戶體驗方面進行了優化,根據試點期間的用戶體驗,在頁面提示、業務流程等方面做了調整;在管理方面,將單純信息查詢延伸至用戶需求全流程,形成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管理閉環。

從需求方尋找貨源開始,稅務部門便可以對需求方搜索、發佈等痕跡進行收集、整理、分析,當需求方出現共性化的需求、需求長時間沒有得到滿足的情況,稅務部門將採取個性化的對接服務進行“人工干預”。

廣東稅務援建湖北復工復產信息平臺正式上線

據悉,為助力解決湖北產業鏈產銷對接不暢等堵點難點,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藉助前期廣東稅務產業鏈智聯平臺成功上線的經驗,鋪開了一場跨越千里的產業鏈智聯馳援。

粵鄂兩地產業鏈復工狀況、工作方式方法、數據環境情況千差萬別,也意味著幫助湖北搭建產業鏈智聯平臺絕對不是簡單的“複製粘貼”,內網網絡相隔、數據庫版本不同、應用部署方式不一等一系列棘手問題接踵而至。

由於應用環境不一樣,兩省團隊把相當一部分精力用在了應用部署上。得益於雙方緊密配合和日夜兼程,各項數據問題逐項攻破。最終在不到5天的時間內,兩地稅務部門就完成了湖北版智聯平臺功能遷移、改造、部署、測試、上線等一系列工作,這個“產自”廣東的智聯平臺順利落地湖北。

據悉,平臺上線後,粵鄂兩省將進一步推動稅收數據的互聯互通,預計4月底實現跨省供需對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