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狀》中大哥龐青雲為何執意要殺那四千降卒?

《投名狀》中大哥龐青雲為何執意要殺那四千降卒?

陳可辛導演的《投名狀》,最初是在電影院看的,那時不知道是刪減版,只知道整場電影看下來,除了打打殺殺,再無其它,沒有絲毫內涵可言。直到前段時間,偶然在網上看到了完整版(也不算完整版,沒有片尾金城武最後被凌遲的片段),之前看不懂、說不通、快餐式的劇情一下飽滿起來了。電影裡最讓我感觸的應該是蘇州城破,大哥龐青雲下令殺降這段了。

《投名狀》中大哥龐青雲為何執意要殺那四千降卒?

《投名狀》中大哥龐青雲為何執意要殺那四千降卒?

回到劇情上,蘇州圍城戰已經進行九個月了,雙方將士都已被折磨的疲憊不堪,龐青雲的山字營因違背上頭的意思,私自攻打蘇州,因此得不到糧草的配給,部下官兵有的已經餓的出現幻象。此時,三位老頭已經將山字營當作“棄子”,魁字營又在不遠處虎視眈眈,等著撿洋落。龐青雲覺得不能在等了,於是以攻下南京,攜手進城為幌子,向魁字營借了十天糧。

《投名狀》中大哥龐青雲為何執意要殺那四千降卒?

在龐青雲和三弟姜午陽去借糧時,同樣想為兄弟分憂的趙二虎潛入進蘇州城內,來到城內,發現城裡情況更加悽慘,在見到守城將領後,暴露身份的趙二虎並沒有被殺掉,反而是守城將領為了讓城內兵士,以及城中百姓活下去,不受欺辱,選擇慷慨赴死,這裡我們可以看下守城將領的原臺詞:“我不死,蘇州這座大牢的人就永遠出不去,讓士兵回家務農。“,此時的趙二虎政治信仰被動搖了,原來眼前這個太平天國將領也同樣是個重情重義,肯為兄弟慷慨赴死的好漢。

《投名狀》中大哥龐青雲為何執意要殺那四千降卒?

畫面轉到天亮後,蘇州城門緩緩開了,山字營終於如願拿下了蘇州,但是又有一個問題來了,投降的士兵怎麼辦?現在他們手中只有十天的糧食,要分一半給這四千降卒,又要分一半給城中百姓,剩下的糧食肯定不夠留著打南京。如果就地遣散,這四千人拿起武器就又是兵,那麼山字營的後背就完全暴露在敵人面前了。龐青雲不想冒險,他已經輸不起了。從最開始被友軍坑,所有兄弟全部戰死,自己靠詐死才僥倖活下來。鬼門關走回來的他,已經對任何人都失去了信任,兵敗,讓他顏面掃地,此時龐青雲變得更加的野心勃勃,過於想證明自己。

《投名狀》中大哥龐青雲為何執意要殺那四千降卒?

在打舒城時,第一批衝鋒的兄弟完全是頂著槍口在上,又以少打多、貼身肉搏,眼看局勢不對,龐青雲卻無動於衷,趙二虎憤怒的問:人都死光了還不上!?“,龐青雲更憤怒的說道:”你要記住,戰場上只有一個是頭“。此刻,這場戰鬥就像是龐青雲的一場豪賭,這些兄弟的性命在他眼裡不過是自己賭資而已,很幸運,這次他賭對了。但是賭博的誘惑性是無法抗拒的,贏了後,你會下更大的賭注去賭,並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投名狀》中大哥龐青雲為何執意要殺那四千降卒?

蘇州城內的四千降卒,在投降的那一刻,其實命運就已經註定了,戰爭就是戰爭,選擇投降命運就掌握在了別人手上。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其實也沒得選,投降是因為我知道繼續反抗下去遲早只有死路一條,選擇放下武器,或許有一絲活下去的機會,他們也只是無奈的在賭。但是在龐青雲這邊,不管你投不投降,結果都是一樣,因為拿下蘇州不是我的目的。蘇州只是我的墊腳石,登上南京這座高樓的墊腳石,但降卒不死,墊腳石就有可能成為了我的絆腳石,甚至是再次摔落谷底,再也爬不起來,龐青雲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的,他要做的只有磨平前方的路,拔掉前方帶刺的灌木。下令放箭後,背過身的龐青雲閉上了雙眼,聽著身後的哀嚎聲逐漸減弱,流下了一滴無奈的眼淚。

《投名狀》中大哥龐青雲為何執意要殺那四千降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