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至少看手機150次?改變壞習慣,你只需要這1個法則,4個步驟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壞習慣。而隨著網絡的普及,我們最大的壞習慣莫過於頻繁看手機了。有研究顯示,人們平均每 6.5 分鐘就會看一眼手機,如果每天活動時間按16 小時計算的話,我們一天最少要看150次手機。

你可能會驚訝,真的有這麼頻繁嗎?然而事實是,我們只要一聽到手機提示音響,就會不自覺的打開手機。哪怕當時正在開會、上課或者進行其他重要的事情。很多人把這一習慣當成是意志力差的表現,而其實,這是大腦對分心的一種渴望。我們渴望從正在忙碌的事情中分離出來,獲得暫時的精神舒爽。哪怕只是瀏覽一下垃圾短信,也會感到十分滿足。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怎麼都戒不掉手機的原因。

每天至少看手機150次?改變壞習慣,你只需要這1個法則,4個步驟

每當聽到提示音響,我們都會不自覺的打開手機

同樣的解釋還可以應用到其他壞習慣上。比如拖抽菸、喝酒、吃甜食等。我們常常認為,我們戒不掉的習慣本身,而事實上是,我們戒不掉的是對大腦的渴望。

既然渴望戒不掉,那我們如何才能改變壞習慣呢?其實這也簡單,只要你瞭解了習慣的形成機制,一切都迎刃而解。

習慣的形成,是暗示、慣常行為和獎賞不斷循環的結果

我們都知道,習慣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當多次重複一件事情時,大腦就形成了固定的記憶,習慣就形成了。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為什麼要多次重複一件事情呢?心理學家認為,這是由暗示和獎賞決定的。

為了驗證這一點,麻省理工大學曾做過一個實驗:在老鼠的大腦裡植入傳感器,並把老鼠放入一個帶有巧克力的T型迷宮中。當咔嚓一聲,研究人員把隔板拿掉後,老鼠就可以自由活動了。

實驗顯示,剛開始老鼠會十分迷茫,左右亂逛,大腦也很活躍。但是隨著重複次數的增加,老鼠們會很快找到獲得巧克力的路徑,思維活動也變得越來越弱。實驗進行一週後,老鼠們幾乎不會再有猶豫,只要聽到咔嚓聲,就會直走,左轉,用最快的速度找到巧克力,而這時它們的大腦幾乎不再有任何活動。這說明老鼠的習慣形成了。

每天至少看手機150次?改變壞習慣,你只需要這1個法則,4個步驟

通過多次觀察老鼠的行為,發現習慣是有迴路的

通過這個實驗,研究人員發現習慣的形成其實是有迴路的,它由三步組成。第1步,是一個暗示,即大腦應該開啟哪種行為模式。第2步,是一個慣常行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習慣。第3步是獎賞,也是大腦判斷是否要記下這個迴路的主要標準。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習慣迴路。

在老鼠實驗中,打開隔板的咔嚓聲,就是一種暗示,暗示著老鼠可以使用走迷宮的習慣了。而慣常行為就是直走、左轉,得到的獎賞就是一塊巧克力。

每天至少看手機150次?改變壞習慣,你只需要這1個法則,4個步驟

習慣迴路由三部分組成:暗示、慣常行為和獎賞

想想我們生活中的習慣,也都離不開這三個步驟。比如刷牙。早上起來,我們走到洗漱臺前,總是不自覺的就會拿起牙刷,擠上牙膏,開始刷牙的動作。在這個習慣中,洗漱臺上的牙刷和牙膏就是一個暗示,而光潔的牙齒就是一個獎勵。為了得到這個獎勵,我們會不斷重複刷牙的動作,直到我們我認為牙齒足夠乾淨。

習慣難以改變,根源就在於對獎賞的渴望

研究發現,習慣迴路雖然是由暗示、慣常行為、獎賞三個部分組成,但是真正驅動習慣迴路不斷循環的,是對獎賞的渴望。

劍橋大學曾用黑猩猩驗證了這一點。科學家在黑猩猩的腦內植入電極,並把它固定在電腦顯示屏前。每當電腦中出現固定的圖案時,就引導黑猩猩拉槓桿,然後滴下一滴黑莓汁作為獎賞。多次重複之後,黑猩猩就形成了一種習慣,即看到圖案(暗示)——拉槓桿(慣常行為)——獲得黑莓汁(獎賞)。研究顯示,一旦黑猩猩獲得獎賞,大腦活動就會出現尖峰脈衝,這代表了它感到十分滿足與快樂。

隨著實驗的進行,科學家發現,黑猩猩的尖峰脈衝有了提前,即只要它一看到圖案(暗示),大腦就會變得興奮。這也說明在得到獎賞之前,黑猩猩就已經在渴望快樂了。

每天至少看手機150次?改變壞習慣,你只需要這1個法則,4個步驟

黑猩猩被固定在電腦屏前,一旦看見固定的圖案,就拉槓桿

然後科學家調整了實驗,在黑猩猩拉動槓桿時,並沒有提供預期的黑莓汁,而是在旁邊提供了其他它喜愛的食物。但令人驚訝的是,黑猩猩無動於衷,仍然緊盯著屏幕。

這就解釋了習慣如此強大的原因:在大腦接到暗示時,會產生一種對獎賞的渴望,這種渴望驅動著習慣迴路不斷循環,以至於我們難以做出改變。

就像很多菸民,天天說著要戒菸,但是隻要一看到煙(暗示),大腦立刻就會產生一種對尼古丁味道的渴望。這種渴望就像是不斷膨脹的海綿,如果沒有被及時滿足,則會越來越大,直到他們再次拿起香菸(慣常行為)為止。

想要改變壞習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保留暗示和獎賞,找到新的慣常行為

習慣是強大的,但也是並不是無堅不摧。只要我們找對方法,就能輕鬆改變壞習慣。這裡就推薦一個改變壞習慣的黃金法則,那就是保留暗示和獎賞,找到新的慣常行來滿足對獎賞的渴望。

也許你會覺得驚訝,改變壞習慣,難道不應該首先改變暗示和獎賞嗎?然而事實是,大腦是非常懶惰的。如果要大腦一開始就面對一個全新的東西,那麼它們很有可能會感到疲憊,堅持不下去。

但是如果保留暗示和獎賞,讓大腦在熟悉的環境下工作,才更容易改變壞習慣。

國際上著名的匿名戒酒互助社,就是採用了這種方法,幫助成千上萬的人成功戒了酒。

匿名戒酒互助社中有著名的戒酒12步法,其中第4步和第5步就是要“不斷增加自我清單”和“向上帝、我們自己以及他人承認自己錯誤的本質”。說白了,這就是讓戒酒者發現導致自己喝酒的因素,也就是習慣迴路中的暗示。

然後互助社會讓戒酒者找出自己喝酒後的感受,也就是獎賞。互助社發現,大多數人酗酒並不是因為酒精本身,而是渴望在喝酒後能夠得到感情上的寬慰,比如放鬆心情,有人陪伴或者逃避現實等。

每天至少看手機150次?改變壞習慣,你只需要這1個法則,4個步驟

匿名戒酒互助社發現,人們之所以想喝酒,是因為人們想要獲得寬慰時,就想喝酒

為了讓參與者能夠戒酒,互助社建立了一系列的集會與陪伴制度,還給每一位成員配備了一位諮詢師。目的就是在戒酒者在渴望陪伴、放鬆或者精神發洩的時候,能夠及時提供給他們酒精的替代品。這樣一來,戒酒成功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1000萬人在這裡成功戒酒。

為了驗證這一方法的科學性,科學家還把這一方法推廣到減肥、性癮等其他領域。結果發現,幾乎所有的習慣,都是可以通過改變慣常行為而改變的。

我們具體需要怎麼做呢?

第1步,發現自己的壞習慣

你可能會說我的壞習慣實在太多了,不知該從何下手。那麼建議你從自己的核心習慣開始

什麼是核心習慣呢?簡單來說,就是可以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的習慣。比如說,你總是愛刷手機、拖延、工作上開小差等等。那麼你的核心壞習慣就是刷手機。只要你能夠改變隨時刷手機的習慣,你就會集中精力,生活上的拖延和工作中的失誤就都可以避免了。

要找到核心壞習慣,就要把自己的壞習慣一一列舉出來,然後相互關聯。能夠關聯到最多的,就是核心壞習慣了。

第2步,找出暗示

暗示的內容往往是繁雜而隱秘的,以至於我們無從下手。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從事先定好的幾項內容中觀察,那麼很容易就能發現規律。

研究顯示,幾乎所有的習慣暗示都包含以下五類,即時間、地點,情緒狀態,人物以及前一步行為。只要我們留心觀察,仔細記錄,就可以發現習慣中的暗示。

每天至少看手機150次?改變壞習慣,你只需要這1個法則,4個步驟

通過多次記錄,對比,我們就很容易發現暗示的秘密

比如,我們總愛在工作時間刷手機。要發現這個習慣的暗示,就可以這樣記錄:

時間:10:30

地點:辦公桌前

情緒:很鬱悶。

周圍有誰:5個同事

刷手機之前做了什麼:3張報表

連續記錄幾天、然後對比就可以發現,每天10:30的時候,我們就想刷手機。這就說明10:30這個點,就是一種暗示。

第3步,嘗試不同的獎賞,瞭解渴求

對獎賞的渴求,是我們堅持重複做一件事情的力量。而要發現這種渴求,就要改變慣常行為,嘗試不同的獎賞。

比如,我們想知道是什麼導致了每到10:30就想刷手機的習慣,那就需要在10:30的時候做些其他的事情,比如站起來運動一下、和同事聊天或者瀏覽新聞。之後迅速寫下自己最直接的三個感受,如“放鬆”、“開心”、“無聊”等等。

然後等十幾分鍾,看看我們是否還有想刷手機的慾望。如果在運動之後消失了慾望,那就說明我們的渴求是放鬆身心,如果做了一切還有慾望,那就說明我們還需要再次嘗試。

通過通過嘗試的方法,我們可以確定獎賞的範圍,也可以明確自己真正的渴求。

第4步,制定計劃,改變行為

我們已經找到了想要改變的壞習慣,也明確了暗示和獎賞,最後一步,就是要改變自己的慣常行為了。這就需要我們制定有針對性的計劃,並按部就班的實行。

比如,針對自己渴望放鬆身心而刷手機的習慣,我們可以制定計劃:每天上午10:30,站在窗前微運動10分鐘。為了確保能夠實行,我們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提醒鬧鐘,或者在桌腳貼上一個提醒紙條。時間一長,當刻意行為變成無意識的動作,新的習慣就形成了。

習慣的形成是日積月累的結果,而習慣改變則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不過沒關係,只要知道有改變的可能,一切的努力都會變得有意義。正如《桑尼明星夢》中唱的那樣“ I know everything will be fine,I'm going to try”。(我知道一切都會變得更好,所以我努力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