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利機長和中國機長,你覺得哪個難度係數更大?

肯定有人會好奇《薩利機長》、《中國機長》這兩個電影都真實事件改編,現實中實操的難度係數是怎樣的?哪個難度更大?

毫不誇張的講,我覺得中國機長要比薩利機長難得多。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出事時,飛機起飛後90秒,速度370公里/小時,高度975米,此航班當時遇到鳥群,導致發動機停止運轉。機長6分鐘內做出了決定形成迫降哈德遜河的奇蹟。全機155人全部生還。薩利機長的原型沙林博格機長,實際從業幹29年(電影裡說42年),沙林博格機長在1980年加入全美航空,此前曾擁有在美國空軍駕駛F-4戰機的經驗。

薩利機長和中國機長,你覺得哪個難度係數更大?

川航3U8633航班出事時,駕駛艙右側風擋玻璃破損脫落,駕駛艙處於釋壓狀態,飛機正處在9800米高空,零下40°,830公里/小時的時速。風擋玻璃脫落時副駕徐瑞辰的身體已經飛出去一半,半邊身體在窗外懸掛。機長劉傳健花了30多分鐘備降成功,全機128人生還。中國機長原型劉傳健,90年代初考入空軍第二飛行學院,2006年轉業到四川航空,飛行駕齡長達將近30年,在該航線上飛行上百次。

薩利機長和中國機長,你覺得哪個難度係數更大?

粗一看,兩個都是老機長啊,尤其薩利機長厲害啊,剛起飛就雙發失效,這麼低的位置,是我我就乾瞪眼了啊,且沒有接受塔臺建議,不折返也不去新澤西的泰特伯勒機場,僅憑自己的經驗就決定迫降哈德遜河,還有迫降水面也很穩當啊,怎麼說,牛逼!

但是你們忽略了兩個因素,薩利機長遇上哈德遜河真的是運氣好,如果沒有這條河,全美航空1549號能迫降到哪裡去?最後的結果就是一個——啪啪啪、砰砰砰地撞高樓大廈。

其二,救援迅速。紐約市消防車不到5分鐘便抵達事發現場,新澤西州威霍肯市警方、消防隊員和醫療救護人員也到達迅速。另外,海岸警衛隊等機構迅速支援。時間就是生命,沒有這些人及時配合,全機人員集體在線的名場面,你覺得可能性又有多大?

但劉傳健就很不一樣了。

首先,在那個高空瞬間釋壓的狀態下,人所能承受的缺氧時間只有30秒中,由於震驚和緊張,對氧氣消耗得更快,爆發式釋壓還會使這個時間再減半,劉傳健有效反應時間差不多隻有15S-

30S,如果不及時戴上氧氣面罩,劉傳健會直接昏死,飛機將進入“無人駕駛”狀態。2005年8月14日,塞浦路斯一架客機在希臘上空墜毀,121人全部遇難。據調查,客機墜毀是飛機壓力系統出現故障,釋壓後機艙內缺氧飛行員昏迷所致。

電影《碟中諜2》開頭,就有機艙釋壓而引起的空難畫面。先是機艙面臨釋壓,副駕昏迷,機長跑了,乘客隨後昏迷,最後飛機撞山墜毀……咿?阿湯哥居然沒昏?不要在意這種細節,男主光環加持。

薩利機長和中國機長,你覺得哪個難度係數更大?

說回來,其二,極大的氣壓差和極大的溫度差,讓整個駕駛艙的機組人員都面臨身體機能的極限挑戰:由於巨大的氣壓差變化,血管、臟器被脹開,對人體的傷害極大,耳膜極易受損,由於極大的溫度差,人極易凍傷。按照劉傳健的原話,此時想做每一個動作極其困難,試想一下如果你在零下四五度的哈爾濱大街上,開車以200公里的時速狂奔,你把手伸出窗外,你能做什麼?

其三,川藏線不是一般的難飛,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雪峰高聳,冰川廣佈,風沙、冰雹、雷雨、亂流各種雜燴,是全世界公認飛行難度最大的空域。我有在民航工作的朋友親口告訴我,川航其實有聘用俄羅斯機長,但俄羅斯機長是不允許飛川藏線的,因為線路不熟,只有老司機才能駕馭。且從平原到高原,飛行中心臟擴張好幾回,拉薩夜航時,側風還特別大,很難掌控。你要知道8633出事時下面全是山,且壓力差讓飛機駕駛艙設備失靈了,儀表盤已完全損壞,自動駕駛已完全失靈,劉傳健要完全人工操作,依據自己多年的飛行經驗,比如說航向和方向去完成備降,如果如電影所說,遇到穿梭雷暴,後果不堪設想。

我稍微解釋一下。

《中國機長》穿雲那場戲,雖然劉傳健本人沒遇到,但其他中國機長們曾經遇到過。片中說是像放進攪拌機裡,什麼意思呢?當飛機進入雷暴區,上下顛簸會比較厲害,強烈的氣流會導致猛烈的陣風,且風向會不斷變化,強降雨也會致使飛機飛行面臨更大的阻力,還有閃電的威脅。一般在飛行階段儘量要對雷暴區域進行繞飛,如果遇到冷風雷暴,飛機最好是選擇是雷暴雲之間的縫隙之中穿過。

如果在著陸階段遇到雷暴,則不能盲目地搶在雷暴之前著陸,微下擊暴流經常導致一些正在降落的飛機墜毀。比如歷史上,達美航空191號航班於1985年8月2日失事,當天下午這架飛機飛越路易斯安納州後,於地面附近進入了一個雷暴區,遭遇微下擊暴流,最後直接導致造成136人死亡,這場墜機只有27人生還。

薩利機長和中國機長,你覺得哪個難度係數更大?

還有,今年5月26日南航一架從廣州飛往北京的A380巨型客機在降落過程中遭遇冰雹襲擊,冰雹能損壞機體,飛機的動力系統和操縱系統有可能損傷,甚至導致發動機停車,讓飛機失控。如果劉傳健本人真的遇到雷暴等惡劣天氣,不管是高空還是低空,都將面臨很大的危險。

薩利機長和中國機長,你覺得哪個難度係數更大?薩利機長和中國機長,你覺得哪個難度係數更大?

電影裡這一幕雖然採取了藝術處理的手法,但現實是嚴峻的,沒遇到也是一種運氣。電影中的雷暴雲層戲絢麗而帶感,輔以陳光榮的配樂,增加了非常奇幻而緊張的色彩。

說回真實事件裡的川航8633,整個事串起來就是開飛機開著開著,擋風玻璃碎了一塊,此時飛機開始巨震,要立馬反應過來自救,先給自己帶上氧氣面罩,保持意識;一看自動系統已損壞,趕緊人工上手,同時雙向通信失效;高空釋壓,此時需要緊急下降到10000英尺的安全高度,但底下是均海拔4000米的高原,你下去了撞山,要保持相對高度且不能時間過長,不然氧氣被耗光;此時你隊友半個身子被掛在外面,還一個隊友在艙門附近不在駕駛艙內,客艙你其他隊友正在安撫乘客;然後你在一個極限的內部環境下,用有限的時間去思考怎麼備降,全憑目視、手動、毅力完成系列操作。

薩利機長和中國機長,你覺得哪個難度係數更大?

在我這個家庭婦女的眼裡,此種驚險和複雜程度,就好比你此時拿著手機透過監控,看到保姆在臥室裡偷東西!結果灶臺上的水咕嚕嚕地突然開了!大寶從沙發上掉了下來並殺豬一樣地痛哭!二寶爬上了沒有來得及關窗的十八樓窗臺!你老公在廁所拉屎並嚷嚷“老婆沒手紙啦,給我送一卷進來啦”!與此同時你家的一條鬥牛犬把另一條鬥牛犬的脖頸又咬地撕開了!還有人在猛烈敲門!然後你聽到樓下一陣騷動,鄰居們大喊失火啦!

對不起,讓我死吧,我處理不來!

且據我民航工作的朋友透露,民航根據模擬機和電腦,對劉傳健的操作進行還原,做了十次實驗以失敗告終。

也就是說,計算機經過測算,根本不可能做到成功備降,但實際發生了,這就是名副其實的奇蹟。當然,當中也離不開乘務員的協作配合,管制員的相關配合,指揮調配避讓,以及與軍方協調釋放空域,到管制員們指揮空出所有跑道,為其成功著落製造了可執行的條件。

雖然電影《薩利機長》裡也有模擬機測算,測算結果也以失敗告終,但總的來說,我想不帶任何民族色彩公允地講一句,中國機長真的是:我太南了!

民航界流傳著一句話,說中國民航不需要英雄,我們要的是安全。

我想到我在民航工作的機長朋友,也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後來看完電影,我去找他聊了會,他說平日裡飛行也會遇到一些困難,比如導航有時會出現問題,控制面板左邊的導航和右邊的導航顯示不一樣,自動駕駛不知道怎麼走了,飛機在空中自動搖擺,遇到這種時候,他不僅要斷開自動駕駛手動操作,保證飛機順利飛行,還要跟地面管制道歉,因為給他們的工作帶來了麻煩;有時油箱信息不準確,不知道還剩多少油;有時原本有2塊的顯示屏突然壞了一塊;再就是遭遇氣流比如晴空顛簸,我記得2015年08月11日海南航空成都至北京HU7148航班,就曾遭遇晴空顛簸,機上多人受傷。

機組人員所承擔的壓力和責任,遠遠要超過我之前所看到的,尤其在完全不瞭解川航事件以前。《中國機長》給了我一個窗口去貼近他們,並瞭解他們。

我問我朋友業內怎麼看待《中國機長》,朋友說,終於有電影描寫我們了,是,我們很專業,請相信我們,我們比世界上大多數民航機長都要更加刻苦、細緻、認真。零事故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但是遇到危急時刻,我們一定會把乘客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又燃又驚險又刺激的電影,有專業,也有專心。在導演劉美強和一眾戲骨演員的支撐下,《中國機長》不乏有真實場景的高度還原,也有商業片形態下的藝術美感。

雖然是一部獻禮片,但我覺得即使不放在國慶檔,其實《中國機長》也樹立了一種民族風範,在致敬真實事件的同時,更多強調的是整個中國民航的保障系統,給觀眾帶來民族自豪感。比如說我由衷地對我國的民航自信了起來,且小小地為他們驕傲,還比如說電影帶給我骨子裡最原生的感動和力量,有一群人,始終如一地敬畏藍天,敬畏責任,敬畏生命。

薩利機長和中國機長,你覺得哪個難度係數更大?

無數個這樣的英雄,組成了一道保護牆,保障了中國民航的飛行安全,這才是真正的人才興則民族興,人才強則國家強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