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版助推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4月23日举行的青岛市“双招双引”攻势推进情况质询会议透露,去年确定的20项攻坚目标、33项攻坚任务、23项改革事项全部完成,打出了漂亮的“组合拳”。今年,青岛市推出2.0版作战方案,要将“双招双引”攻势作为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 本报记者 薄克国 白晓

“双招双引”是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一把手工程”。4月23日举行的青岛市“双招双引”攻势推进情况质询会议透露,去年确定的20项攻坚目标、33项攻坚任务、23项改革事项全部完成。今年,青岛市推出2.0版作战方案,为“双招双引”工作定下了新的目标。质询会上,包括市人大代表、市民代表、企业家代表在内的13位质询人依次提问,应询人直面问题不绕弯,专业作答。

青岛市委副书记王鲁明总结说:“本次质询会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和‘新’,‘双招双引’干货实货多,创新性打法和成果多,攻势推进有声有势、可圈可点,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打出了漂亮的‘组合拳’。要将‘双招双引’攻势作为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招商和引才就像孪生兄弟”

实际利用外资58.4亿美元,位列全国各城市第六位、计划单列市第二位;内资引进总投资百亿元大项目19个,引进和增资中国500强项目70个;共引进培育各类人才25万人,全市人才总量突破208万……去年青岛在全省荣获“双招双引”考核一等奖第一名、高质量“双招双引”单项奖一等奖第一名,多项成果亮点纷呈。

今年青岛市明确了外资利用、国企引进、民企引进、平台升级、区市招商、人才集聚六项目标。比如,外资方面,争取引进总投资过亿美元大项目25个、过千万美元项目210个以上,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5个以上;人才方面,争取全年引进培育各类人才25万人,高层次人才数量比去年增长10%以上,驻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达到5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青岛市将建立招商和招才联动机制,以产聚才,以才促产。质询会上,青岛市人大代表、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孔令华率先发问:“在‘双招双引’攻势中,是如何加强协同性,做到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双向促进的?”

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庆国回答:“之所以叫做‘攻势’而非‘项目’,在于其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特别是招商和引才,就像一对孪生兄弟,相互依托、相互促进。”

“引进一位人才能带动一个团队,进而拉动一个产业。特别是要发挥大项目聚集人才和吸引人才的作用,大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能形成大的生态环境。相对于深圳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青岛的确需要更多能够吸引大量人才的大项目。”薛庆国说。

“顶格协调”推动项目快落地

去年,青岛市围绕“双招双引”实施五个作战方法,分别是市场化引主体促增长、法治化定政策优环境、平台化聚资源促发展、顶格化推项目促落地、系统化推攻势促协同。

其中,“顶格化推项目促落地”令人印象深刻。青岛市建立《重大项目市领导同志顶格推进机制》等三项机制,顶格协调项目落户和人才引进过程中的问题。全年市领导对接企业2678次,34个部门和区市主要领导对接项目4326次。“双招双引”指挥部领导成员牵头推动重点项目422个,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外出招商项目160个,已签约115个,落地率达71.9%。

针对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大学李广民教授“如何利用顶格协调机制推动项目落地”的提问,应询人青岛市商务局局长赵士玉举例说,去年在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青岛市主要领导会见了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社长中村邦晴,请他对青岛的投资环境提出建议,希望住友来青岛投资。峰会后,相关部门加强追踪。在疫情期间,住友果断决定在青岛投资2亿美元。

“这种‘顶格协调’对外可以树立信心,对内则可以提高办事效率。正是这种‘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使招商项目加快落地,去年青岛市5亿元以上的项目当年注册率近60%。”赵士玉说,“下一步,要继续做好‘顶格协调’的推动工作。”

打造“两区”高端人才聚集地

产业发展转型过程中,人才发挥着很重要的引领作用。

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清青创创客大街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乃月提出:“青岛市高端人才队伍的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在引进急需高端人才方面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青岛市高端人才的引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在全省都是首屈一指的,各级别人才数量基本占到全省的1/3左右。近几年,青岛市引进的硕士和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基本稳定在每年1.5万人左右,专业分布也基本涵盖了青岛的‘956’产业,对支持全市高质量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青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学新说,“但与深圳相比,青岛市高端人才的状况还存在明显不足,而且在高端人才队伍的结构上,与新兴产业和新兴领域不对等,比如在人工智能、生物制药、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产业上,领军式人才明显不足。之所以存在这种问题,有政策支持力度的原因,也有平台支撑的原因,还有项目产业结构和创新创业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

吴学新表示,针对这种情况,今年青岛瞄准疫情之下的海外人才回流,以及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所带来的新机遇,以海外人才、产业人才和创业人才为重点,从政策支持、环境优化和协同推进上共同发力。

发挥平台效应,今年青岛市将打造“两区”高端人才聚集地。出台上合示范区和自贸区青岛片区人才集聚发展若干举措,试点创新外籍及港澳台人才引进、市场化人才评价和重点领域人才激励等人才政策,打造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先行区、示范区。

今年,青岛市还把吸引青年人才作为招才引智的重要目标,共规划43项招才引智活动,并提出了10万套人才住房建设和筹集的目标,以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到青岛安居就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