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水果滯銷趨於常態化,背後原因到底有多少

我國水果滯銷趨於常態化,背後原因到底有多少

無水果不滯銷

不知從何時起,我國水果滯銷成為了一種常態。每年春天一過,水果就像趕趟一樣滯銷起來了,陝西禮泉的甜桃;廣東徐聞的菠蘿;山西臨猗的蘋果;陝西大荔黑布林……似乎你要是沒滯銷過都不能算作水果。

但據《農村經濟學》統計,從2015年5月到2019年5月,中國內地的水果滯銷事件達345起。


算下來,平均不到5天就發生一起,這個數字讓人有些吃驚,但也說明我國水果滯銷確實呈現出常態化。

我國水果滯銷趨於常態化,背後原因到底有多少

產能過剩,是不爭的事實

在我國水果滯銷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農產品區域性強,品種不多,週期性也不長,滯銷的原因主要是信息不對稱,只是偶爾發生,也易於解決

第二階段,農產品從區域走向全國,品種增多,週期性也增強,這個階段的問題主要是產能過剩,頻發、常發是這個時期的特點,而目前我國水果行業便正處於產能過剩這一階段。

很多果農都是盲目跟種,看到哪種水果正在火爆,就抓緊時間重新刨地、砍樹種哪種。對於它的種植規模、產出、銷售、未來市場等多方面卻並無考慮,廣西柑橘便是最好的一個例子。

我國水果滯銷趨於常態化,背後原因到底有多少

從2012年起,砂糖桔、沃柑等柑橘接連創造致富神話。眼看柑橘形勢一片大好,無數果農一窩蜂地湧了進來,開啟全民種柑橘的時代。

如今,廣西砂糖橘種植面積已經超過400萬畝,沃柑種植面積超過200萬畝。而近兩年前期的果樹開始大量投產,市場又如何了?統統都跌下神壇!

據南寧晚報報道,2018年,廣西柑橘產業規模全國第一,產量突破700萬噸


700萬噸,也就是140億斤,如果按全國14億人算,每人每年要吃10斤,才能把當年所有來自廣西的柑橘全部消化完!況且還沒算上其他省份的柑橘。

產能過剩是不爭的事實,當然,也不僅僅是柑橘,蘋果等同樣如此。

我國水果滯銷趨於常態化,背後原因到底有多少

銷售渠道不通暢,消費者望而卻步

除了產能過剩以及信息不對稱之外,還有一個因素便是:銷售渠道不通暢,這也是為何產能過大,但消費者依然買不起的主要矛盾。

傳統的水果銷售方式,水果從果園到達消費者的手上,往往要經歷4-5個關卡,每層都要面臨存儲以及自然損耗,再加上人工、租金等,成本蹭蹭往上漲,到消費者眼前時,自然已成為望而卻步的價格。

有研究者算過,如果果農用1塊錢一斤把芒果賣出去,每個中間環節的成本以30%的疊加,那麼,這些芒果到了北京消費者的手上時,儼然就成了貴价水果:一斤至少賣13塊錢


水果價格高昂,消費者可以選擇不買;市場走貨慢,果商可以選擇不收,但果農地裡的果,卻覆水難收!

電商助農,卻讓滯銷成為產業

隨著電商平臺的慢慢崛起,有效的減少中間流通環節,幫助滯銷水果銷售,這本是一件好事,而如今助農電商卻成了滯銷專業戶

悲慘的圖片配上煽情的文字,成為了如今電商助農的標配,賣水果也不再是比誰家的水果好吃,而是比誰的故事更悲慘、誰的故事更可憐!農業界最強IP“滯銷大爺”也由此誕生!

多年來,“滯銷大爺”頻繁地出現在電商宣傳頁裡。一會兒種蘋果,一會兒種菠蘿、橘子、西瓜……到最後甚至開始賣起了文房四寶。

我國水果滯銷趨於常態化,背後原因到底有多少

滯銷大爺:幹啥啥不行,滯銷第一名 /@愛爆料的小仙女

果賤傷農是真的,但將愛心和銷售捆綁在一起,一旦品質跟不上的時候,這就是透支信譽的“一錘子買賣”,對於一個產區品牌來說也許是毀滅性。


悲情營銷,透支信譽 /新週刊評論截圖

去年,山西臨猗縣的蘋果也出現了被商家大肆悲情營銷的情況,政府後來發表聲明,表示商家利用“悲情牌”營銷臨猗蘋果,給當地果業品牌形象造成了嚴重影響。


並且很多電商,競爭不過,就拼命壓價,最終的辦法是以次充好。那些9.9元幾斤包郵的果子,到底是什麼品質,很多人心裡都一清二楚。一人騙一次,騙一次換一個水果品種,他們消耗的是消費者的信任,毀掉的是產區的品牌形象

創建一個品牌,很難;而毀滅一個品牌,太容易!

亂象嚴重,品質下滑嚴重

如今很多的果商開始劍走偏鋒,為了利潤最大化,早採搶市等亂象嚴重,有的甚至為了搶早使用藥劑來改善果實外觀,而早採導致的後果如何,今年的獼猴桃和西林砂糖桔就是最好的教訓。

加速了市場價格的下滑,消費者復購率低,走貨更慢,果商越來越少,價格越來越低,沒有一個人從中贏了。只是那些認真做技術、認真做標準的果農,成為了早採鬧劇中的炮灰。

我國水果滯銷趨於常態化,背後原因到底有多少

早採的砂糖橘,配不上它消費者的期待


在早採搶早的利益面前,果農和果商似乎都站在了同一佔線,但如果由誰來承擔早採對市場、品牌負面影響後果時,卻各自有理。

果農:“你不收我怎麼會採。”

果商:“你不採我怎麼會收。”

……

再來說水果品質,很多人也都發現了有些品種水果口感明顯不如前兩年,出現明顯下滑,一些愛心助農的品質就更不用說了,愛心被消費殆盡。有的甚至連果農自己都不願買賬,消費者又怎會買賬,更別提出口了。

我國水果滯銷趨於常態化,背後原因到底有多少

早採果粗劣的品質,給產區嚴重抹黑 /廣西三農在線

最後

果賤傷農,滯銷可怕,但比滯銷更可怕的是生產者的盲目跟種,是渠道上的價格戰,是政府的盲目引導,是虛假營銷的傷害,是消費者對水果質量的不信任……

致富神話已不復存在,理性直面滯銷背後的問題,並且想要健康持續發展下去,需要政府、果商、果農……產業鏈上的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參考 l 農說呂不白、新週刊等

我國水果滯銷趨於常態化,背後原因到底有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