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蟎生活在哪裡?

晚上上床睡覺時,您要擔心的最後一件事就是想知道還有哪些其他生物潛伏在床墊表面之下。

塵蟎生活在哪裡?

如果您像大多數人一樣,這可能不是您上床睡覺時經常考慮的事情。但是,如果您知道塵蟎會對您的健康產生影響,那麼您可能會開始更加認真地對待塵蟎的清除和預防。

我們可以清除您需要了解的所有信息,包括如何診斷塵蟎問題,如何清除床墊中的塵蟎以及如何防止將來發生問題,從而使您安然入睡。

什麼是 塵蟎?

塵蟎生活在哪裡?

不要與臭蟲混淆,塵蟎是它們自己的害蟲。您應該瞭解一些有關塵蟎的快速事實,以消除您可能已經聽到的任何困惑和神話:

  • 塵蟎是最常見的家庭過敏原。
  • 塵蟎不會咬你。
  • 您看不到塵土蟎或感覺不到塵蟎。
  • 您的床墊和床上用品是塵蟎生活的最理想場所,因為它們以我們脫落的人類皮膚細胞為食。

它們微小的半透明物體只有420微米,這使得這些討厭的小動物幾乎不可能用肉眼看到。因此,這就是為什麼它們很難被發現和殺死的原因。

塵蟎生活在哪裡?

塵蟎可能在您家中的任何地方,但最有可能在黑暗,潮溼且誘人食慾的臥室中聚集。在您的床墊,枕頭,床單 和 毯子之間,會出現塵蟎和來自我們頭髮和皮膚的人體死細胞自助餐。

人類每天會流掉0.5至1.5克皮膚。這使我們的房屋成為塵蟎殖民地生長的理想棲息地。汗水使您的床墊或沙發成為一個特別好客的環境,讓塵蟎感染和生長,如果您是過敏症患者,這是很不幸的。地毯,帷幔,靠墊,餐桌罩和其他軟墊傢俱也為蟎蟲的生長提供了絕佳的環境。

更糟糕的是,塵蟎不會很快死亡。

在普通家庭中發現的最常見的塵蟎種類是美國塵蟎(Dermatophagoides farinae)和歐洲塵蟎(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它們的壽命可以超過60天,考慮到它們的大小,這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它們大約需要20到30天才能成熟,但是它們的快速繁殖週期仍然對您的內部構成威脅(雌性在其一生中可以產下30至60個卵)。AKA塵蟎很快就會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

塵蟎有危險嗎?

也許您是一個對小動物友善的人,不介意偶爾的螞蟻或蜘蛛。嘿,我們明白了–我們都是試圖生存的生物。但是塵蟎會對您的健康有害,因此您絕對不應公開邀請它們進入您的家。

您是否曾經因為鼻塞或乾咳而醒來,使您的喉嚨發癢?您可能只是把這種感覺當作“早晨的感覺”而已,但這表明您的過敏正在被常見的過敏原(AKA塵蟎)加重。

塵蟎不會叮咬您或攜帶疾病,但它們在您家裡的存在,甚至每晚您睡覺的床都更糟,它們可能導致嚴重的過敏問題,包括:

  • 鼻塞
  • 咳嗽或喉嚨發癢
  • 打噴嚏過多
  • 眼睛刺激或發紅
  • 呼吸困難
  • 皮膚刺激,可能導致溼疹
  • 哮喘加重

話雖這麼說,如果您不採取行動從家中除塵蟎,您將開始注意到它們對健康的影響。

如何擺脫床墊中的塵蟎

擺脫塵蟎絕非易事。一旦您注意到塵蟎潛伏的症狀,就該採取行動了。您將無法完全消除塵蟎,但是可以通過以下步驟減少塵蟎的數量。

1.扔掉舊的被褥和其他柔軟的表面

如您現在所知,塵蟎潛伏在 我們房屋 的 柔軟表面上。去除塵蟎最好的第一步是去除不再需要的塵土。任何舊的枕頭,床墊,織物,甚至地毯都應更換。

需要知道如何擺脫床墊嗎?

查看我們的床墊處置指南,以瞭解您需要以可持續(合法)方式處置床墊的所有知識。

瞭解如何擺脫床墊

2.在極端溫度下清洗床上用品

“消除這些討厭的小動物的最肯定的射擊方法之一是將床單浸入高溫水中,” Fantastic Pest Control(澳大利亞)昆蟲學顧問Alexander Crawley說。一項研究表明,超過140華氏度的溫度足以殺死所有塵蟎。

他補充說:“洗衣粉也很有效,特別是與浸泡結合使用時。” 您應該每週執行一次此操作。建議購買不會被頻繁洗滌和高溫損壞的床單。另外,您可以使用蒸汽清潔達到相同的效果。

極度寒冷是這些微觀入侵者的另一個弱點。將枕頭或玩具放在冰箱中數小時,即可使它們無蟎蟲。如果您想用寒冷殺死蟎蟲,也可以對毛絨動物做同樣的事情。但是,如果您擔心損壞漂亮的枕頭,則可能需要採取更專業的方法。

3.使用塵蟎噴霧劑

市場上也有塵蟎噴霧劑,可以幫助控制其數量。但是,僅用噴霧劑治療還不足以完全解決問題。

此外,像Lysol這樣的清潔劑可以殺死塵蟎。但是,它不會清除他們的糞便或遺體,因此無法解決問題。使其有效的唯一方法是與我們介紹的其他方法一起使用。另外,我們不建議您在睡覺的地方噴上清潔劑……就像。

儘管很受歡迎,但醋,精油,小蘇打和硅藻土等自制替代品在清潔家中的塵蟎方面通常作用不大。

那我該怎麼辦?

處理塵蟎需要耐心。建議您使用組合方法來預防和治療塵蟎侵擾。儘管不方便,但是為了您的健康和睡眠,值得這樣做。

一旦採取了初步措施,清除了 家裡 積聚 的塵蟎 ,就需要採取預防措施來保持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