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曾以為控制了外貌體重,就可以控制生活的方向

一 類似“審美焦慮”人數越來越多,但並不僅僅出現在當今時代


隨著各種媒體和APP的宣傳,小到美容工具“小紅書”大到整容服務“更美”“新氧”等APP,都為大眾無形中,統一了審美和提供各種各樣的變美方法和“花錢途徑”。


比如:陳喬恩最近應網友邀請的爆出她類似生酮飲食的迅速瘦身食譜,卻沒考慮她的公眾影響,過少的碳水對人體情緒和女性月經的影響(沒攻擊明星的意思,只是覺得考慮沒有那麼周全)


她們曾以為控制了外貌體重,就可以控制生活的方向|軀體變形心理

陳喬恩的減肥食譜,換算下來,10天可以瘦9斤上了熱搜


國外有以低於BMI8.5(體脂的衡量標準)的維秘模特明星等為標杆,國內有鄭爽的“漫畫腿”,李菲兒的“柯基臀”,”少女臂”“女團腿”為標杆,為了想象中那個美好的樣子,“社會對女孩的預期,總是有一些難以企及的不健康的標杆”,為此我們都抱著一些想法曾花過時間、金錢做過不同程度的「傻事」:

「這麼醜可沒人喜歡我呀,我要想辦法湊錢去整容」

「臉上有痘印和雀斑,被男友說發現了,好難看啊」

「我的臉再這麼大下根本無法有未來……」……


為了去黑頭,盲目購買許多網紅產品,將鼻子折騰到泛紅、起皮;為了瘦身,猛吃網紅減肥藥,最後雖然成功瘦了20斤,但喝點粥就反彈沒了,而且心率失調,差點暈在路邊……


可是靜下心來想一想,拋棄掉光環效應,我們每個人對“美”的理解都不一樣,明星或者網紅對於審美的追求就一定是對的嗎?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電影王國好萊塢,女明星們對體形和外貌的要求都很嚴苛。

很早之前女星葛麗泰·嘉寶在屏幕上狹長的身影為自己的戀人豪澤——一位銷售健康食品的明星營養顧問,打了無聲廣告。


她們曾以為控制了外貌體重,就可以控制生活的方向|軀體變形心理

女星葛麗泰·嘉寶


之後其戀人豪澤曾發表過《苗條與女性幸福》的演說:

“不用猜疑,有多少婚姻不幸,是由於原本那個苗條可愛的新娘,在短短几年間變成粗壯笨重的黃臉婆?誰又能說得出,有多少美少女受到體重超重的殘酷阻撓,最後成為嫁不出去的老姑婆? ……事實上,只要她立刻下決心變美,用對我的方法,絕對能變成她所羨慕的窈窕佳人”。

這些極具誘惑性的話,一時間風靡當時各種女性。


而當那一代的女孩經歷了很多事,變成了老婦人的時候,才明白:


“女人的不幸和痛苦”不是因為你“胖、你醜”,

而且並不是“瘦的、漂亮的”女孩“就不會有痛苦”,這是社會文化對女性的苛責!


在《那不勒斯四部曲中》作者也借用中學老師的口,因為女主莉拉的選擇,對莉拉的“美”做出了殘酷而現實的評價,而抨擊了當代的這種現象。


她們曾以為控制了外貌體重,就可以控制生活的方向|軀體變形心理

根據《那不勒斯四部曲》改編的美劇的兩位女主合照,看向鏡頭的是莉拉


“如果頭腦的聰慧沒有找到出口,最後她的美都展現在臉蛋和胸上,還有大腿和屁股上——那些美在這些地方都會曇花一現,就像從來沒有擁有過一樣。”


事實是:

歷史正在永久的在重演,年輕的女孩子永遠會網上所謂的標杆審美趨之若鶩,為之掏腰包。


這些行為趨之若琪的行為群體中,可能是一部分人的自我調侃與玩笑,也可能只是一時的焦慮的嘗試,但它也可能是讓一部分人輾轉反側、徹夜難眠的心結。


有時候,我們照著鏡子,可能覺得臉上皺紋多了起來,或是自拍後欣賞照片時,覺得雀斑比之前多了幾乎把臉覆蓋了,又或者是在試穿褲子或裙子時,看著全身鏡中的自己,感覺腿或者胳膊好像粗了點,於是,我們會產生

軀體變形障礙(體像障礙)


她們曾以為控制了外貌體重,就可以控制生活的方向|軀體變形心理

軀體障礙讓人輾轉反側、徹夜難眠


作者作為心理諮詢師,我們的任務,就應當把自己當作像一幅畫像一樣,應該讓被需要者自己看到,為什麼會發生這些,和他現實生活有什麼關聯


那麼我們接下來就探尋下其產生的原因,對現實影響的嚴重程度和應對方法


二 原因和影響


這個概念最早由奧地利精神分析師Paul Schilder提出,它指的是我們自身的身體在頭腦中形成的樣子,簡單一點說,就是我們眼中自己的樣子


軀體變形障礙是廣泛存在的,主要區別在於程度大小。


如果你因為覺得自己外貌「不夠完美」(即使在他人眼中並無缺陷),並且對此持續感到擔心和焦慮,繼而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那你可能患上了軀體變形障礙障礙


軀體變形障礙(Body Dysmorphic Disoder)又稱體像障礙、身體臆形症、醜形恐怖,指患者過度關注自己的體象並對自身很小或根本不存在的體貌缺陷進行誇張或臆想。


不論性別、年齡,每個人都有這種可能,而且據稱1%的成年人都患有某種程度的軀體變形障礙。


她們曾以為控制了外貌體重,就可以控制生活的方向|軀體變形心理

花好幾個小時照鏡的女人


在某些時間段內,會對自身外貌上微小的瑕疵點的過度關注,個體表現出重複行為(例如,花好幾個小時用來照鏡子、過度修飾、皮膚搔抓、尋求肯定)或精神活動(例如,對比自己和他人的外表),但是同時極度噁心否認在鏡子中出現的那個自己,實際上很好或並沒有大問題。


先入為主地認為自己長得“不順眼”,並因此產生一些病態的行為,經常會導致社交、職業,人際等方面的損害。


行為上會發展成比如:強迫行為,比如不停地挑剔自己;習慣去掩飾自己不喜歡的身體部位,比如戴帽子、化妝等;極度不自信,害怕參加社交場合,甚至不敢出門。


感到焦慮、不安,感到自卑、不合群,久而久之,在心理狀態不斷變化後,他們傾向於把自己封閉起來。如果沒有獲得及時的心理疏導和治療,會容易抑鬱,或者在酒精與毒品中麻痺自己……


她們曾以為控制了外貌體重,就可以控制生活的方向|軀體變形心理

急於想在這種情況找到出口的女性


2.1 生理結構的原因


有研究認為,這種情況與患者的眶額葉皮層和杏仁核之間聯繫較弱,眶額葉皮層的作用是調節和平復情緒激發,而杏仁核則有產生情緒的功能。


2.2成長經歷的原因


成長環境影響除了生理結構的差別,患者的生長環境、生活經歷也是引發軀體變形的重要因素,在部分病人案例中稱,他們在童年時曾多次受到來自學校和家庭等方面外貌攻擊或虐待和欺凌。


通常來說,比起“追求完美”,我們更需要學習的是“如何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這是我們之所以“是自己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再去改變,而軀體變形障礙患者因為早期經歷恰好缺少這種能力


軀體變形障礙患者經常會有“假性自體”(卡爾羅傑斯等提出的概念


一個“真性自體”,應該會覺得自己被“看見”值得被愛包圍(孩的真實的發展很多取決於父母認為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與他進行交流)。


但是軀體障礙患者早年經歷是經常被家庭忽略(1,有些是父母沒有能力沒物質,2.有些事別的原因)沒有被作為獨立的主體比接納被接受被欣賞,而且在關係裡會強迫性重複。


並在其過程中發展出了很努力很努力的“假性自體”,經驗構成的自體“只要努力外貌體態做出了改變就一定能怎樣”


向父母和外界證明自己是優秀的,是值得被愛的,一直很努力很努力,這是他的一種發展出來的必須生存下去的“應對策略”。


她們曾以為控制了外貌體重,就可以控制生活的方向|軀體變形心理

發展出來找著找標準很努力的“假性自體”忽略了真實的自體


精神動力學派認為,這是一直忽略了自己內心的需要,卻按照家裡或者社會的讚許的標準要求,做出來最好最多的努力,沒有對自己的憤怒情緒有很好的表達,會在生活裡有很多矛盾之處的表現,比如:很難建立長期的親密關係。


2.3社會文化影響的原因


當然,社會文化也難逃其咎。雖然許多人一直在強調活得健康、獨特的重要性,但事實上,我們仍難以避免被主流審美牽著走“身材要瘦,比例協調、凹凸有致,皮膚毫無瑕疵,吹彈可破”……


廣告和媒體將每個人正常的身體特徵變為缺陷並無限放大,而充斥著我們視野的明星,

大部分也無一例外符合“主流審美”“素顏也完美”這種接近的可能性,極易讓一部分人產生錯覺,似乎只要再努力一些,也能像廣告裡的模特、明星們一樣光彩照人。


她們曾以為控制了外貌體重,就可以控制生活的方向|軀體變形心理


從而一再陷入怪圈……


三 自我診斷 以及 怎樣應對


村上春樹在“論跑步”的時候談到“我們應該對自己的身體心存敬畏”


光鮮亮麗的外表固然容易讓人心嚮往之,想要變得更好也並沒有錯,但當對“美”混淆於“完美無缺”的認知與標準出現錯誤,致使生活偏離了正常的軌道,那就需要一系列手段來慢慢讓它重回正軌。


畢竟,“完美無缺”永遠只能成為一個能讓我們慢慢趨近但卻無法達成的願望。追求美沒有錯,可是把人生的賭注押在上面,影響的可能是將來的一輩子。


如果有上文所說的,這些傾向不妨靜下來想一想:

  1. 對於自己身體和外貌的看法?
  2. 會不會覺得自己是足夠值得被愛的?
  3. ”本身的我”和”想象中的我”兩者,在男生面前是不是有吸引力,在女生面前是不是被接受?

看一下中間是不是出現了觀念和認知上的錯誤。這是自我排查的第一步。


如果差別比較大,除了調整日常作息飲食外,需要及時尋求心理精神方面專業人士的幫助,其中,認知行為治療是對軀體障礙患者比較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


下次預告


軀體障礙的人,經常還會有神經性厭食(暴食也是進食障礙的一種,我們下次接著講),但是自查和表現等和軀體障礙,並不完全相同。記得關注下次的更新文章


我是彆扭的選擇君,原創不易,想學到更多的心理學知識和實用的心理學技巧的話,歡迎點贊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