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雨林之殤

7去年《侶行》的一期節目引起了網絡上的一些爭議,節目大致說的是侶行的夫婦探訪亞馬遜雨林深處的原始聚落。聚落中的人過著祖祖輩輩一直過著的在雨林中採獵的生活,生活非常幸福。但是,老人們抱怨已經有很多年輕人離開雨林,去了大城市討生活……

亞馬遜雨林之殤

節目中,大概表達了對雨林中原始的生活也被現代化衝擊的唏噓。但是,卻由此引起了一些爭議,很多人說,雨林中的人也有權利過上現代化的舒適生活,沒有道理要求那裡的人在雨林中過苦日子……

相比起,雨林中的人離開雨林,其實我更關注亞馬遜雨林被大規模破壞的現實。這才是真正讓我感到痛心的,以及讓我憂慮的事情。

亞馬遜雨林之殤

雨林美景

現在的亞馬遜雨林的現狀應該說是不容樂觀的,1970年到2014年亞馬遜雨林已經消失了76.3平方公里的面積相當於兩個半的華北平原,而且繼續以平均每分鐘消失一個半足球場的速度繼續消失。我在上小學的時候,就知道了亞馬遜雨林嚴峻的現實情況,當時還是小孩子的我就感覺非常痛心。當時,我就有一種負罪感,一種身為人類的負罪內疚的感覺。當時,並不知道亞馬遜雨林是“地球之肺”,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是覺得人類為了自己破壞如此美麗的東西是赤裸裸的犯罪。十幾年之後,再次聽聞亞馬遜雨林的消息,依舊還是被嚴重破壞的消息,雖然已經不像小時候那樣幼稚,但是還是覺得非常痛心。

而即便從最功利的角度出發,我們也應該保護亞馬遜雨林,因為這是地球之肺。一旦雨林破壞殆盡,那麼人類環境將遭到毀滅性打擊,人類能否繼續生存在這個地球上都要打個問號了!

亞馬遜雨林之殤

亞馬遜雨林現狀

而亞馬遜雨林被破壞的原因其實只有一個就是人類的大規模經濟活動,我並不把自然發生的森林大火當做破壞的原因之一,因為山火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而認真研究當地破壞雨林的原因,卻發現其實是有相當的合理性的。雨林所在的南美是世界上的欠發達地區,雨林最大的所在國巴西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而雨林周圍的人們更是貧窮的,他們當然有足夠的權利合法的獲取更好的生活。

這幾年瑞典的環保公主格雷塔·通貝里在全球掀起了環保風暴,這當然是一件好事,這代表著我們人類真正的重視起了環保問題。但是,與此同時,也有很多人諷刺環保公主“何不食肉糜”,很多人對環保公主諷刺道,第三世界的孩子們和歐美的孩子們一樣,也擁有享受美好生活的權利。看上去我們似乎陷入了進退兩難的抉擇……

亞馬遜雨林之殤

還有某個超級大國的領導人,公然否定環境問題,公然不承認氣候問題,這當然是非常可恥的。說句實在話,那個超級大國的領導人的言論,並非完全沒有道理,氣候變化之後會怎樣是未來的問題,未來會發生什麼,誰知道呢?說不定是向好發展呢!但是,萬一是變壞了,變糟糕了,你怎麼辦?所以那個超級大國領導人說的話,完全是不負責任的……

實際上無論是環保公主還是那個領導人,都陷入了非此即彼的零和思維。好像是,保護了環境,經濟就一定完蛋;經濟發展的好,環境就一定會被破壞一樣。綠水青山也可以是金山銀山的嘛!

環保作為一項事業,不能讓它變成一個虧本的買賣,因為這樣的話,環保就註定不可持續了,會變成某個小圈子的遊戲。雖然,現在環保確實有一點虧本,但是不代表,我們就註定找不出一條環境友好型的發展路徑。因為如果我們繼續漠視環境下去,等待人類的很可能是滅亡,所以這是時代任務。

我們這一代人有義務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發展道路。

同時,環保也是一項全人類共同的任務,我們不能要求巴西雨林的人民過著困苦的生活來保護亞馬遜雨林。而現今的世界發展現實就是,巴西人民,拉美人民必須要用損害環境的辦法來過上更好的生活。這當然是不對的。

我們同樣有義務站在全人類的角度,尋找到一條新的發展道路,讓第三世界的國家和人民既過上好生活又不用大規模的破壞環境。

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我們現在的問題就是怎樣讓金山銀山變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