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田醫案:陰黃症驗案

陰黃驗案

張女,30歲,偃師人,1965年4月8日就診。

現症:於一個月前自覺胸悶噯氣,繼而出現尿黃。近十天來發現兩眼鞏膜發黃以及顏面及全身皮膚均發黃,右肋下有時如針刺樣疼痛,胸悶腹脹更甚,食慾減退,厭油膩,尿呈紅黃色,大便溏。

一診:右脈遲緩無力,左脈沉弦。舌苔薄白。檢查:顏面皮膚及兩眼鞏膜黃染,面黃晦黯,上顎和舌下粘膜均發黃,腹軟,肝在右乳中線肋下約3cm,中等硬度,邊緣清楚,壓疼不著。肝功能:黃疸指數75個單位,凡登白直接試驗(++),間接試驗(—),膽紅質10mg%,腦磷脂絮狀試驗9個單位,麝香草酚濁度試驗(++),高田氏(+),尿膽紅質(+++)。

辨症:此寒溼傷中,脾陽被困而致脾陽不運。

郭俊田醫案:陰黃症驗案


治法:健脾陽,溫化寒溼,茵陳術附湯加味。

處方:茵陳30克,附子9克,乾薑6克,桂枝12克,白朮9克,木通9克,澤瀉9克,麥芽12克,砂仁9克,土茯苓15克。

上方加減連服35劑後,兩眼及全身皮膚黃色消失,尿變清無色,其它症狀消失,病告痊癒。

按:黃疸病,現代醫學謂“黃疸型肝炎”。其性質屬溼熱蘊蒸,鬱遏中焦,膽汁不循常道,薰染肌膚而發黃。古人把黃疸分為陰黃和陽黃兩大類,沿用至今仍為治療黃疸病的綱領,但陽黃證多為溼熱蘊蒸,開始有輕微的外感表證,如發熱惡寒,或胸悶納差, 疲乏無力.,口腔上顎和亢下黏膜發黃,尿黃等,此為黃疸病的早期症狀。此階段如不加註意往往會診為感冒或消化不良而誤治。陰黃多為寒溼阻遏中州,脾陽被困所致。臨床實踐,陽黃較多,陰黃較少,同時陽黃髮病急,多有發燒,症多煩躁,病程較短,療效迅速,預後良好,根據不同性質也有發病較緩慢能的,為此吾把陽黃分為熱重於溼、溼重於熱、溼熱並重三型。黃疸病屬於陽黃熱重於溼者,治療必須通腑瀉熱,以消壅塞之瘀,使瘀活、結散、熱清則病除。治療溼熱並重者,必須清熱利溼兼芳香化濁,使溼熱之邪從前後分消。治療溼重於熱者必須健脾祛溼。治療陰黃:陰黃,多為慢性肝硬化,病情複雜多變,綿纏難愈,應根據病情對症用藥。總之不論哪一種類型的黃疸,其治法均以祛溼利小便為主,不利小便則邪無從出路。陽黃用茵陳、梔子、黃柏以除溼鬱之黃,梔子並能散熱於上,黃柏導熱於下;大黃、芒硝以消壅塞之瘀,花粉以清熱解毒消腫,是治療黃疸型(陽黃)肝炎的重要藥物,佐茵陳、滑石,清熱利溼解毒更為顯著,土茯苓甘淡無毒,利溼解毒,用於黃疸病溼重於熱型和陰黃效果勝於茯苓,白芍斂肝以止痛。諸藥合用,以收全功。

此四例黃疸醫案1983年發表於《福建中醫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