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田醫案:食滯溼熱痢症驗案

溼熱(食滯痢疾)症驗案

張某,男,57歲,1979年8月25日診

郭俊田醫案:食滯溼熱痢症驗案


患者自述:於三天前空腹吃剩涼菜一碗,食後不舒,大便次數增多,一日三五行,食慾尚可,而未介意,病勢日趨加重,腹部隱隱作疼,疼即入廁、大便膿血,日十餘次,而來求治。

一診:脈沉實有力、舌苔白薄。 檢查:平素身體健康,精神好,無發熱。

辨症:因寒冷食物滯於中焦、宿食不消、脾溼不化、溼聚生熱,乃為食滯溼熱之痢也。

治則:給於消積行滯化溼之品治之。自擬方。

處方:焦楂30克,川樸12克,廣木香6克,黃連10克,白芍15克,米殼10克,吳茱萸3克,一劑水煎服。

8月27日,患者對其吾曰:投藥即中,服一煎病去其半,第二煎服盡,腹疼下墜,大便膿血皆愈,真可謂治痢之妙方也。

按:痢疾之症非一也;其致病因素不一而發病則殊,治療必須審症求因。此例患者,乃為食滯中焦,宿食不消,生溼化熱,必須以消積開鬱行滯之法,方用焦楂、川樸、木香以消積行氣,白芍平肝緩急,吳茱萸佐黃連以溫散開鬱化溼祛熱;同白芍等具有行鬱止疼的作用。故疼消痢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