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孩子有佔有慾怎麼辦?

一個正常的兒童會自由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但他並不把注意力集中在事物本身,而是集中在事物所包含的知識上。


兒童的佔有慾會經歷一個變化的過程。兒童的強烈佔有心理會以一種奇怪的方式表現出來,一旦他擁有了某種東西,他便會把它丟掉或者毀壞。好像他對一件東西的佔有慾還伴隨著對它的摧毀慾望。


這一點其實可以理解,因為我們知道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讓我們一直保持興趣。它對我們的吸引力只是暫時的,得到之後就想放置一邊。


就像一塊手錶,它真正的價值就是顯示時間。但稍小的兒童不知道什麼是時間,所以得到之後便會把它毀掉。年齡大些的兒童知道手錶的作用,所以他可能會研究表的構造,小心地拆開,看看齒輪和指針是如何讓手錶工作的。這也表明他對手錶本身已經喪失了興趣,他的興趣已經轉移到了它複雜的機械性工作上。他想要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對事物的深入瞭解。


瞭解事物如何工作的這一興趣是佔有慾的第二種表現形式,很多方面都可以體現這一點。兒童摘花只是為了扔掉或撕碎,這裡,他對花的佔有慾和對花的毀壞欲是同時存在的。但如果兒童瞭解花的某一部分,知道它的葉子類型,知道莖杆的分佈規律,他就不會摘花或者把它毀掉。他只想研究。他的興趣轉移到了知識上,他想佔有的是知識。


蒙特梭利:孩子有佔有慾怎麼辦?

同樣,有的兒童為了佔有蝴蝶而把它弄死,但如果他對昆蟲的生活以及它們在自然界中扮演的角色感興趣的話,他就不會再去捕捉或殺死它們,而是去研究。這種對知識的佔有慾表現為兒童對周圍事物的強烈興趣。我們甚至會說他們“愛上了”環境。對環境的這種熱愛讓兒童非常小心且細緻地對待每一件事。


如果這種佔有的熱情是為了獲取知識,那麼它會達到更高的層次,引導著兒童打開知識的大門。與佔有慾相比,他擁有的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去了解、去愛以及去服務他人的願望。

蒙特梭利:孩子有佔有慾怎麼辦?


同樣,這種好奇心已經上升為科學探索。求知慾是探索的動力。一旦兒童對某件事情產生興趣,他就會對所有事情好奇。在我們的初級學校裡可以看到,兒童對我們為他們準備的物品是如何從佔有慾轉為喜愛和小心愛護的。他們的練習本乾淨整潔,上面沒有一滴墨水點和擦痕,甚至還被裝飾了。


歷史上的偉人都有向美好的方向發展的天性。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瞭解生命,進而保護和發展生命,最後用自己的智慧幫助所有生命。


農夫每天照看作物和牲口,科學家盡心盡責地進行研究。人性以佔有和毀壞開始,以愛和為他人服務結束。兒童之前會把花園裡的植物弄壞,現在卻觀察它們的成長。他們不再說“我的植物”,而說“植物”。這種昇華和愛都歸因於他心理產生的新意識。


我們不能通過說教來制止兒童的破壞性。如果在兒童想要某種東西,或者不希望別人得到它時,我們對他進行說教,或者讓他改變想法,他只會消停一會兒,不久又會開始。只有工作和集中精力才能讓兒童獲得知識和愛,才能把他內心裡隱藏的東西發掘出來。


蒙特梭利:孩子有佔有慾怎麼辦?


作者介紹

瑪利婭·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意大利幼兒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醫生,意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女權主義者,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創始人。她的教育方法源自於其在於兒童工作過程中,所觀察到的兒童自發性學習行為總結而成。倡導學校應為兒童設計量身定做的專屬環境,並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

來源:小柚子童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