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割不断的网络情结

门诊案例

童童(化名)是一名16岁的男孩。童童5岁前一直跟爷爷奶奶在老家生活。5岁那年,爷爷突然在家中病逝,这给童童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创伤。

爷爷去世后,童童父母把奶奶和孩子接到身边一起生活。父母工作繁忙,经常在童童入睡后才回家,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

小学五年级时,有一天老师给童童妈打电话,说孩子情绪失控、动手打了同学,起因是对方一直叫他的绰号,老师询问过程中童童还几次拿头撞墙。

后来童童上了寄宿中学,初一时成绩不错,初二时成绩却开始下滑。童童跟父母说,学校的风气不好,同学喜欢炫耀,老师也偏心。有一次上课,大家都在说话不听讲,老师却偏偏只批评了童童,结果童童跟老师说:“你滚!”,老师当场被气哭。童童觉得既然大家都在说话,凭什么老师只批评自己,这不公平!

童童想报考一所私立高中,但由于经济压力,家里还有个弟弟,父母就劝说童童放弃,考公立高中。事后妈妈才在童童的日记中发现关于他有多想要去那所私立高中的只言片语。

初三中考前一个月,老师突然打来电话,说童童扬言要打死同学辰辰(化名),因为辰辰偷了他的耳机。但辰辰表示不是他偷的,老师和童童妈都没办法,只好跟童童说再给他买一个,这件事就让它过去。第二天,童童妈又接到学校电话,说孩子情绪突然崩溃,躲在老师的桌子下面,边哭边说:“就是辰辰偷了我的耳机,是辰辰威胁证人,现在证人都改口了!”

妈妈决定让童童先在家休息一周。回家路上,童童表现出格外轻松愉悦的神情,跟刚刚判若两人。妈妈以为是孩子已经想开了。

原本计划在家休息一周,但童童一直推脱不想回学校,父母只好同意。这期间,妈妈每天都把童童送去图书馆复习。有一天,妈妈偶然发现童童根本没进图书馆,而是跑回家打游戏了。父母非常生气,批评了童童,问他这样还怎么考高中?童童发怒,说不考了,还让父母都滚,接着跑去关上弟弟和奶奶的房门,然后拿出一瓶消毒水冲向妈妈说要同归于尽,被爸爸及时制止了。

后来童童哭着说他不敢去考试,想要休学一年。父母找来亲戚家哥哥和童童的同学进行劝说,都无济于事。也先后找来几位当地资深心理咨询师,但由于童童强烈排斥,治疗都没能进行下去。他只跟咨询师提到了耳机的事和考前压力很大的感觉。

放弃中考后,父母让童童在家辅导弟弟功课,童童照做了,但除了辅导功课,童童都在房间闭门不出,日夜颠倒地打电脑游戏,还动不动就发火。他跟妈妈说自己想要去死,但又怕疼。

七月底,家人强行送童童去精神专科医院检查,在封闭病房(精神病患者区)住院两天。检查结果无器质性病变,童童情绪表现也正常,医生说是青春期的心理不适应,开了点抗焦虑药物,就让他出院了。

此后,童童几乎不出家门,对父母失去了信任,把自己锁在屋里玩游戏,偶尔下楼取快递,一听妈妈提起让他复学的事,就心跳加速、手心出汗,感觉很紧张。除了辅导弟弟,童童几乎不说话,也从不跟家人一起吃饭,父母只得用微信跟他沟通。再去医院复查,医生加大了药物剂量,但童童吃了几天又擅自停了药。

担心孩子网络成瘾毁了前程,父母尝试过断网、毁坏电脑、没收手机,但童童每次都大发脾气,闹得鸡犬不宁,还以绝食来要挟父母,搞得一家人每天提心吊胆却又束手无策。后来父母把童童送去戒网瘾的机构进行了3个月的封闭式训练。童童训练期间表现很好,表示出来后想继续上学,不再玩游戏了,可等童童回到家,没坚持几天就又开始了黑白颠倒的网络生活,还经常说恨自己的父母。

就这样直到2020年春节,父母偶尔会提到让童童复读的事,每次童童都很激动,还伴有攻击性行为。

2020年2月,父母上网搜索到了北京医童康心理诊所,因为疫情不能面诊,父母试图说服童童接受诊所的视频诊疗。一开始童童非常抵触、情绪激动,在父母的好言劝说下,才接受了第一次视频心理治疗。第二次治疗时,童童抵触情绪明显降低,愿意配合。

近日,妈妈怀着感激之情向诊所客服反馈说:“在给孩子求医治疗的过程中,走了这么多弯路,在我们快要绝望之时,终于找对了专家。上次治疗后,孩子偶尔会跟我们说说话,情绪也平和多了,让我看到了孩子改变的希望。过去我们没什么时间陪伴他,忽视了孩子出现的一些心理状况,也没有认真对待之前孩子表达过的一些观点和想法,但愿一切都还来得及!”

经过一个半月的心理治疗,童童有时会帮家里做些家务,虽然话不多,但已经愿意走出房间,在客厅上网,变得不那么回避父母了。家长对于童童的改变感到非常欣喜,感觉孩子的情况终于出现了转机。

待续(将持续跟踪报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