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什麼稱女孩子為“黃花閨女”而不是“紅花、紫花”閨女呢?

古人為什麼稱女孩子為“黃花閨女”而不是“紅花、紫花”閨女呢?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些人將還沒有婚嫁的女孩子稱為“黃花閨女”,為什麼要叫她們“黃花閨女”呢?

自古女子愛美,即使身居閨閣,仍然勤於梳洗打扮,換裝描眉。相傳,南北朝時期,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不僅性格開朗,美麗大方,而且精於化妝術。正月裡的一天,她和宮女嬉戲於宮中,微風拂過,香氣四溢。不一會她們玩倦了,壽陽公主就躺在簷下沐浴花香假寐起來。被風吹落下來的梅花飄落在了壽陽公主的額頭上,花汁浸染,留下淡淡花痕。宮女見了,發現公主更加明豔照人。從此以後,壽陽公主就經常摘取一些梅花貼於額前,本就美麗的女子,更顯嫵媚。之後,宮女也學著公主這種妝容。接下來,這種化妝術流傳到民間,人們叫這種妝容為“梅花妝”或“壽陽妝”。

古人為什麼稱女孩子為“黃花閨女”而不是“紅花、紫花”閨女呢?

梅花雖好看,但是開放的時間有限。在沒有梅花的季節裡,愛美的女子便想到用其他花瓣代替。因而,貼花瓣、施花粉成了當時的時尚。

由於這種妝術最早是點綴在額際,顏色又以黃色最襯人,人們便稱這種黃色的粉妝為“花黃”、“額黃”。古人向來喜歡“貼花黃”,但是這種妝束只有女子未嫁之前可以裝扮,出了閣的女子是要做婦人裝扮的。

古人為什麼稱女孩子為“黃花閨女”而不是“紅花、紫花”閨女呢?

“貼花黃”所用原料是從黃菊裡採集來的黃色花粉,因而,人們便以黃菊的孤冷清高來形容女子保持操守。所以,“貼花黃”又成了區分女子是否婚嫁和恪守貞操的一個標準,“黃花“也就有了指代表未婚女子的意思。

到了金元時期,沒有出閣的小女孩雖然已不再這樣精心裝扮,但是人們還是習慣叫未婚的女孩子為“黃花閨女”。此後,這種叫法一直保留下來。

古人為什麼稱女孩子為“黃花閨女”而不是“紅花、紫花”閨女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