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之间还“见外”?只因为,不想变成麻烦制造机

中国父母和孩子之间好像总是难得亲近,父母一般是板着脸的,子女想亲近一点,父母就浑身别扭不自在。反而子女和隔代亲属或者旁系亲属相处会更自然一些,特指舅舅、姑姑之类的家人。

家人之间还“见外”?只因为,不想变成麻烦制造机

我想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大学能通过兼职挣点外快,或者参加工作之后,就不好意思开口和家里要钱了。当然,也包括其他方面的帮助。就算在失业期间,或者碰到其他的窘境,也宁愿自己咬咬牙扛过去,不愿意让家人知道。

有些人会把“不和家人分享”定义为“见外”,其实不是的。原因有这两个方面,第一个:家人的过度关照。有时因为一些原因,不得不和家人长期生活在一起,或者需要家人在某些方面的长期帮助。尽管是出于好心,但家人在询问近况时会不自觉地用上一些“偏嘲讽”向的语气和词句。这对于本来就处于被帮助位置的人来说,是一种怀疑和打击。得不到家人的理解,那还不如奉行“距离产生美”这一优良传统。

第二个方面:被帮助时的诚惶诚恐。除了天生反社会主义和极少数性格极端的人,没有人对家人的帮助不怀感激之心的。家人对我们的爱,可以举一个不那么恰当的例子。比如,一个即将饿死的人,一碗白米饭就能让他填饱肚子,然而因为你越界的善心,你硬是逼着他吃完了慈禧太后的一桌晚宴。于是,本应饿毙的人反而被撑死了。

家人的奉献是无私的,被帮助的人有时只需要一个落脚的地方,不想让自己成为一个麻烦制造机。虽然他们心里知道家人肯定不会介意,我把这理解为可怜的自尊心。本来就是急需帮助的人了,家人拉了一把已经可以站起来继续前行,再恬不知耻地要求更多帮助,就有点“阿斗”的意味了。

我始终坚持这么一个原则,小事上可以“差不多”,各方援手是最不需要的东西,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大事上不要瞒着家人,陷入极端困境的时候,家人永远是为我们兜底的人,也是绝对可以依靠的人。在外奋斗时,知道有这么一群可爱的人会无条件为你“站队”就足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